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亚太传统医药》 > 2009年第5期 > 正文
编号:11781374
论麻醉工作中的安全防范策略
http://www.100md.com 2009年5月1日 钟素蓉
第1页

    参见附件(1132KB,2页)。

     摘要:麻醉技术是一项高风险的医疗技术,麻醉安全问题是各级卫生主管部门和麻醉医师共同关心的头等大事。对麻醉安全防范策略进行综述,旨在强化麻醉医务工作者的安全防范意识,避免一些不必要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麻醉;麻醉安全;防范策略

    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197(2009)05-0140-01

    1 加强完善准备工作

    病人情况千变万化,病人只要交给了麻醉医师,不管是否麻醉,都要对病人的安全负责。这就要求麻醉医师不仅要有很强的应急意识,还要有充分的准备,如果准备工作做的不够,即使有经验的医师在出现紧急情况时也不可能做到争分夺秒,充分发挥其技术优势,如麻醉前应先将麻黄碱和阿托品准备好,即使不用也不应视作浪费。麻醉医师要对麻醉手术中各个环节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有所预测,有所准备,在处理时才能从容不迫。任何麻醉前均需先开放静脉,必须有麻醉机和适当的监护设备,必须有一定的抢救药品。

    2 加强监测力度

    应最大限度地使用现有的监测设备。对于一些硬膜麻醉的病人,有的医师在使用综合监测仪的时候,往往只使用其中的无创血压和SpO2,而将心电监测闲置不用,实在是对资源的一种浪费。若做了有创血压监测,即使不需要将其带回病房进一步监测,也至少应等拔完气管导管,患者循环平稳后再将其拔除;因为在拔管时,或者在搬动病人时仍有可能发生循环的剧烈波动。对已做有创血压监测的患者最好在离开手术室前最后拔除,有条件的也可带回病房继续监测。对于一些患高血压、心脏病的老年病人或俯卧位的病人,应在麻醉前局麻下将动脉穿刺好。重危病人及长时间手术病人一定要导尿监测尿量。

    3 加强呼吸管理

    任何手术的麻醉,呼吸的管理仍然是最重要和最关键的,也是最容易造成医疗差错的环节。最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是:①气源,在非中心供氧的情况下仍会有将氧气瓶和其它气瓶搞混的可能,应特别小心;②流量,机械通气后忘记打开氧流量的情况很常见,主要是没有形成一个很好的习惯。例如在气管插管完成后很多医师忙着去记录,而没有将整个呼吸机系统作一全面的检查,很容易出现问题;③报警系统,麻醉医师应对呼吸机及报警声音非常敏感,在呼吸工作正常的情况下,如因报警设置不合理而引起的报警应及时消除;④活瓣,国产呼吸机易发生活瓣失灵的问题,因此应经常检查,任何呼吸波形的可疑变化都应想到活瓣失灵的可能;⑤限压设定,在机械通气时应将压力限定设定在合适的范围内,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患者的安全。

    4 合理掌握麻醉深度

    由于连台手术的不断增加,为提高效率,及时拔管往往会减少手术中麻醉药物的使用量和过早的停药,但任何手术都应有一定的麻醉深度,过浅不利于安全且以增加应急反应为代价。不应完全以拔管时间的长短来衡量一台麻醉质量的好坏。在手术结束前患者不应出现呛咳、躁动,尤其是小儿、气道高反应患者和高血压、心脏病患者。手术结束前可适当提前停用肌松药,但应加大丙泊酚的用量,使病人平稳度过拔管期同时又不过多浪费时间。

    5 注重保持各种管道的通畅和固定

    在麻醉手术中套管针滑脱、堵塞、接头脱落等现象时有发生,对于一些重危病人或小儿病人在插拔管等关键时刻,麻醉及各种抢救药品不能及时输入患者体内,将威胁到病人的生命安全,应引起我们的注意。手术室内的病人一般不宜使用头皮静脉针,均需使用套管针,液路一定要保持通畅,接头及三通等处要妥善固定好,输液皮条和三通的接头处没有螺帽固定,特别容易滑脱,最好用胶布固定。有创血压监测系统的各接头一定要连接好,否则一旦滑脱将在短时间内丢失大量血液。在麻醉过程中还要强调工作责任心,严禁擅离职守和读书看报。每一位麻醉医师在工作中都有自己的工作经验、特点和习惯,要相互学习,相互尊重,团结合作,重要环节下级医师要请示上级医师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132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