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亚太传统医药》》 > 2008年第9期
编号:11753115
C反应蛋白的临床运用
http://www.100md.com 2008年9月1日 《亚太传统医药》 2008年第9期
     摘 要:目的:研究C反应蛋白在临床疾病中的反应,以发挥对某些疾病的诊断、治疗所具有的重要临床意义。方法:通过观察冠心病、糖尿病、乙肝等疾病与CRP的关系,以及CRP在此类疾病中的参数变化,以了解病情,判断疗效。结果与结论:CRP不仅是炎症标志物,本身也直接参与炎症过程,其指数的高低,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CRP;CRP诊断;CRP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977.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197(2008)09-0013-03

    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CRP主要是在白细胞介素6(IL—6)的调节下由肝脏产生并分泌的一种蛋白质,脂肪组织中的一些细胞因子也可以诱导肝脏产生CRP。最初是因其能与肺炎球菌细胞壁上的C—多肽结合而得名。正常人血清CRP定性为阴性,含量极微,但在炎症急性期、恶性肿瘤、局部缺血、组织损伤等患者的血浆中,CRP含量可以千倍增加。
, http://www.100md.com
    人们熟知,CRP是一种经典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其分子量为105000kD(≈1.05×10U),由5个结构相同糖基化的多肽亚单位连接而成,其亚单位由187个氨基酸组成。电镜下呈环状对称的五面体,不易溶于水,不耐热,结晶为菱形,其电泳迁移在β和γ球蛋白区带。CRP半寿期约15h,正常人CRP的浓度很低(0.068~8.2mg/L),但在组织损伤、急性感染发生后6~8h开始升高,24~48h达峰值,可达正常值的几百倍甚至上千倍,升高幅度与感染程度成正比,炎症治愈后浓度迅速下降,7~12d可恢复正常水平。CRP持续增高提示机体存在慢性炎症或自身免疫疾病,CRP在病毒感染时不会升高,其变化不受病人的个体差异、机体状态和治疗药物的影响。

    CRP的测定方法一般有定性和定量两种。酶联吸附法、放射免疫法、乳胶凝集试验和琼脂扩散沉淀试验等为常用检测方法,以酶联吸附法、放射免疫法较为敏感。近年来,采用ELISA和乳胶增强免疫散射或透射比浊技术,使得CRP的检测能力提高到0.15mg/L,ELISA方法甚至可以检测到0.007mg/L浓度的CRP,故称hs—CRP。大量前瞻性临床研究证实,hs-CRP是诊断和预测心血管事件发生、发展的有效指标。
, http://www.100md.com
    1 人CRP主要生物学功能

    (1)激活补体,促进吞噬细胞黏附,使补体依赖性吞噬作用增强。

    (2)CRP本身可促进单核细胞释放组织因子,该因子是外源性凝血途径的重要启动因子,其释放的增加势必加强局部血栓的形成。

    (3)调整内皮细胞NO的表达和合成。可刺激血管内皮细胞促进内皮素及白介素—6的释放,CRP可使内皮细胞NO合酶mRNA的稳定性下降,导致NO分泌减少,促进内皮细胞凋亡,抑制血管生成,引起心脏组织结构的改变。

    (4)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2 CRP在医学疾病中的应用

    CRP是人类急性反应蛋白,目前已经作为医院常规检测项目,可以在很多疾病诊断上作为辅助判断依据。CRP不仅是炎症标志物,本身直接参与炎症过程,且CRP是冠心病、糖尿病人获冠心病和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 http://www.100md.com
    2.1 与冠心病的关系

    2.1.1 CRP是冠心病的一种危险因子

    CRP浓度的增高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直接因素,它的增高不仅仅是一种伴随现象,在纠正了其它危险因子后,血浆CRP浓度增高是心血管疾病独立的危险因子,在炎症组织局部如血管粥样硬化处、心肌梗死区有CRP的沉积[1]。CRP的检测有助于了解病情,判断疗效。在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的患者血浆CRP的含量是正常人的2倍,而在心肌梗死的患者中是正常人的4倍[2]。与其它危险因子的关系:Mendall等[3]则发现CRP与胆固醇、三酰甘油及载脂蛋白B呈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呈负相关,与载脂蛋白Al无关。而且CRP也反映动脉斑块具有脆性和易于破裂[4]

    2.1.2 CRP和冠心病严重程度的关系
, 百拇医药
    CRP是炎症的一个指标,血浆CRP的水平与心血管事件有显著的相关性。GARCIA[5]等调查了911例典型劳累性心绞痛病人,回归分析表明CRP与冠状动脉不良事件(心肌梗死、急性血运重建、死亡)呈显著正相关。Heinrich[6]的研究表明血浆CRP的水平与冠状动脉、脑动脉和周围动脉粥样硬化的存在和严重性有明显的相关性。

    2.1.3 CRP与冠心病预后的关系

    CRP不仅是冠心病的危险因子,而且和冠心病的预后密切相关。欧洲研究[7]观察了2000例心绞痛患者的CRP水平,2年后发现,血浆CRP水平增高者较正常者发生非致死性心肌梗死或猝死要高1.81倍。而且,血浆CRP的浓度大于3.6mg/dl时冠状动脉事件危险性增加两倍。Marrow[8]等对63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研究发现,入院后14天死亡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或非Q波心肌梗死患者血浆CRP为7.21mg/dl,而存活者为1.29mg/dl,且<1.55mg/dl患者无1例死亡,即便是肌钙蛋白T正常的患者,也呈相似趋势,提示在一定程度上,CRP在判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预后上较血浆肌钙蛋白T更具价值。BURKE[9]等在302例猝死病例(144例患心源性猝死,158例非心源性猝死且CRP正常)尸检研究中首次发现CRP增高与猝死有相关性。
, 百拇医药
    2.1.4 降低血浆CRP水平及其意义

    利用药物治疗来降低血浆CRP的水平,尚没有直接证据表明降低血浆CRP一定会减少心血管事件的风险。然而,阿司匹林和他汀类药物的随机化临床试验提示,在CRP水平较高的患者中,这些药物所带来的风险下降更为明显。早期的如CARE、4S等试验表明:他汀类降脂药能降低血浆CRP水平,在5年期间血浆CRP的水平下降了近40%,且此作用独立于其降血脂作用。因此他汀类降脂药物在临床试验中能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可能一方面和其降血脂有关,另外,也可能和其直接作用于动脉粥样斑块处或具有直接的抗炎作用有关。

    2.2 与糖尿病的关系

    近年的研究认为,糖尿病是由细胞因子介导的一种低度炎症性疾病,许多炎症因子如CRP、纤维蛋白原(FIB)、血浆淀粉样蛋白A(SAA)等都在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液中显著升高[10]。其原因主要与巨噬细胞、脂肪细胞和内皮细胞过度分泌IL—1、TNF和IL—6等炎症因子导致胰岛素抵抗,从而使肝脏合成和释放CRP增加有关[11]。长期高血糖状态又会产生大量的糖基代谢终产物,刺激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如IL—1、IL—6等。大量的IL—6作用于肝脏亦使CRP升高[12]。同时由于胰岛素抑制肝脏合成CRP,因而在胰岛素抵抗状态下。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导致其生理作用下降,故对肝脏合成CRP的抑制作用减弱,引起CRP的升高[13];显然CRP在2型糖尿病病理生理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Barzilay[14]等对美国5888名年龄>65岁的老年人进行了“心血管健康研究”并随访了3~4年,以了解炎性标志物与老年患者糖代谢异常的关系。结果显示。CRP升高者DM发病率增加了2.03倍。, 百拇医药(孙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