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亚太传统医药》》 > 2008年第8期
编号:11753339
浅谈药品不良反应及其监测
http://www.100md.com 2008年8月1日 《亚太传统医药》 2008年第8期
     摘 要:探讨药品不良反应的历史、发生的原因,增强对药物不良反应的防范意识,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尽可能减少临床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药品;不良反应;监测

    中图分类号:R96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197(2008)08-000-00

    是药三分毒,著《神农本草经》把药物分为上、中、下三品,其中有的药物“无毒”,可多服、不伤人;有的有毒,要“斟酌其宜”;有的“多毒,不可久服”。自此,我国医药学家研究有关中药的四性五味及升降沉浮、“十八反,十九畏”等,都是为了提高药效,预防毒副作用。目前由毒性反应致死的中药有20多种,如雷公藤、蜈蚣、马钱子、砒霜等。国外发生了多起重大药害事件,如60年代,欧美10多个国家,用沙立度胺(反应停)治疗妇女妊娠反应,明显改善症状而被医生大量使用,但随即而来的是出生婴儿的短肢畸形,被称为“海豹儿”,即“反应停事件”。

    多起药害事件让人们意识到,建立一种机制可能会有效控制灾难的扩大,于是世界卫生组织成立了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合作计划中心。《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8章71条规定:国家实行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卫生部共同颁布了《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并在全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都设立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负责本地区的监测工作。发生在2006年震惊中外的“齐二药”事件涉及的假药—“亮菌甲素”就是从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中发现的。[1]

    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对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78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