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2027
编号:13806181
运用“脾胃论”思想治疗焦虑障碍的思考与探讨(3)
http://www.100md.com 2020年9月25日 《中国医药导报》 202027
     3.2 脾虚火乘

    临床患者主要表现为:莫名情绪紧张,口干欲饮,多伴口腔溃疡,或面赤,心中烦躁,乏力不显,胃纳欠佳,大便溏(或伴肛门灼热感),手心烘热有汗,舌红,苔白(黄)腻。

    选用方剂: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药物组成:柴胡、炙甘草、黄芪、苍术、羌活、升麻、人参、黄芩、黄连、石膏。此方是李东垣“火与元气不两立”理论的规范体现,该方适用于“脾胃虚弱、阴火上乘”之半实半虚证,患者往往因饮食不节或起居失度损伤脾胃而引起焦虑,脾虚与烦热相称,李东垣认为“惟泻阴中之火……阴气不病,阳气生矣”,遂方中以柴胡升清助阳为君,黄芪、人参补肺脾之气为臣,黄芩、黄连清泻阴火为佐,石膏从权降长夏阳明之火,配合羌活、升麻、苍术、炙甘草,达到主升清阳,培补元气,直泻阴火,顾护中焦之效。

    3.3 阳郁脾土

    临床患者主要表现为:情绪紧张甚,咽痛,周身发热感,甚则夜间燥热难眠,脾虚典型症状可不伴有,面赤,大便干或排便难,手足烘热无汗,舌(郁)红,苔黄,脉实有力。

    选用方剂:升阳散火汤。药物组成:生甘草、防风、炙甘草、升麻、葛根、独活、白芍、羌活、人参、柴胡。方以柴胡、升麻、葛根、羌活、防风共同升提发散阳气,解气机郁滞之“热”,配合人参、炙甘草补气和中,白芍散脾火而敛阴,火郁发之,酸甘和缓,散中有收[18] ......
上一页1 2 3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09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