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17年第24期
编号:13078731
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及对炎症相关因子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2)
http://www.100md.com 2017年10月8日 《中国医药导报》 2017年第24期
     慢性盆腔炎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是指女性生殖器官及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生慢性炎症[1]。中医学理论认为盆腔炎的病因病机与“湿、热、瘀、虚”等方面有关,多兼夹存在,且证情复杂[2]。慢性盆腔炎主要以盆腔充血、腹部坠胀、腰骶部疼痛、带下、盆腔组织增厚、粘连、包块等症状为主要特征。以往的文献记载认为盆腔炎的发病与病原菌感染有关[3],因此传统的治疗主要以使用抗生素抗菌为主。近年来,随着临床上对慢性盆腔炎研究的进一步深入,部分学者发现慢性盆腔炎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并无病原菌存在[4]。该发现颠覆了人们对慢性盆腔炎发展的原有认知,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提示慢性盆腔炎可能将不仅限于传统的抗菌治疗,而应寻求新型的治疗药物。现代中医学继承传统理论的精华,随着中医药在慢性盆腔炎治疗中的应用,其临床优势日渐凸显[5]。文献证明[6],中医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确切,已经受到了广泛的临床关注。在慢性盆腔炎形成过程中,炎性介质、自由基、炎症相关细胞因子及细胞凋亡因子等均参与了慢性盆腔炎的发生和发展[7]。本研究通过分析中西医结合疗法应用于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以及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2(IL-2)水平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42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