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17年第23期
编号:13084019
miR—21、miR—155、miR—210的临床表达意义及其与淋巴瘤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分析(2)
http://www.100md.com 2017年10月8日 《中国医药导报》 2017年第23期
     淋巴瘤是淋巴结及淋巴细胞病变疾病,属于一种免疫细胞恶性病变[1-3]。微小RNA(miR)由高等真核生物基因组编码而成,miR具有与靶基因mRNA碱基定向配对的功能,因此具有引导沉默复合体(RISC)将mRNA降解或阻碍mRNA翻译的作用[4]。研究发现,miR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和时序性,其表达决定了机体组织和细胞的功能特异性,与机体生长和发育过程的多个环节存在关联,参与机体病毒过程,且与原癌基因有一定的关联[5]。研究发现,与其他恶性肿瘤相比,淋巴瘤患者体内miR-21、miR-155、miR-210表达情况存在明显失调[6-7]。为进一步探讨分析miR-21、miR-155、miR-210的临床表达意义及其与淋巴瘤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特对62例经病理学证实的淋巴瘤患者进行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4年12月~2016年12月南通市肿瘤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收治的62例经病理学证实的淋巴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3例,女29例,年龄30~75岁,平均(58.31±13.38)岁。根据淋巴瘤患者原发部位进行分类:原发胃肠道患者25例,原发头颈部患者24例(鼻咽部11例、扁桃体9例、甲状腺4例),原发其他部位患者13例。免疫分型:弥散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型患者14例,NK/T细胞淋巴瘤型患者20例,黏膜相关淋巴瘤型患者28例。MYC基因分类:正常排列23例,基因重排39例。B细胞淋巴瘤6(BCL-6)蛋白情况:表达39例 ......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73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