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16年第11期
编号:12858313
血管平滑肌细胞在血管中膜钙化中的作用研究进展(2)
http://www.100md.com 2016年4月15日 《中国医药导报》 2016年第11期
     在一般情况下,生物矿化被认定为组织表达I型胶原和碱性磷酸酶,这些蛋白的共表达足以引起异位钙化。I型胶原和碱性磷酸酶在钙化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与矿物沉积分布部位相同,并且这两种物质可以通过血管细胞体外培养而产生[9]。中膜钙化常与弹性蛋白而非I型胶原蛋白有关。在钙化早期阶段,晶体形成源于外膜囊泡,如基质小泡或凋亡小体,它们为钙化的发生提供了一个高钙、高磷的微观环境以及具有膜结合能力的碱性磷酸酶[10]。

    血管壁内形成的磷酸钙晶体被VSMCs內吞后,在溶酶体的作用下降解,使得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升高,高钙环境可以诱导平滑肌细胞死亡,并产生凋亡小体;VSMCs也通过形成细胞外囊泡参与磷酸钙晶体成核的过程。这些基质囊泡是由受损的活的或即将死亡的VSMCs中的巨噬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释放的。这些基质囊泡含有碱性磷酸酶活性,并含有大量的钙和磷,形成易于碱性钙磷沉积的微环境。除此之外,在SMC源性的基质小泡内还包含已确定的79种蛋白质,包括与钙化相关的蛋白质、细胞外基质蛋白和钙通道蛋白,基质的生物合成、运输及细胞骨架蛋白,氧化和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以及其他血清蛋白[11]。

    由血管平滑肌细胞释放的基质囊泡以及降解产生的凋亡小体可作为晶体在主动脉壁沉积的成核剂 ......
上一页1 2 3 4 5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46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