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16年第10期
编号:12854524
中药联合针刺治疗感音神经性聋的效果(3)
http://www.100md.com 2016年4月5日 《中国医药导报》 2016年第10期
     2.1 两组疗效比较

    120例患者均无剔除、脱落情况。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见表1。

    2.2 不良反应情况

    观察组出现1例晕针,晕针患者因针刺治疗前未进食早餐,于上午针刺后出现轻度头晕,立即停止针刺,并取出所有已刺入的针,使患者平卧休息,并予糖水饮用后缓解;该例患者嘱其下次针刺治疗前充分休息、进食早餐及放松精神,第2天坚持针刺治疗,未再出现上述情况。

    3 讨论

    感音神经性聋属于祖国医学耳聋范畴。《灵枢·口问》篇指出:“耳者,宗脉之所聚也。”耳为人体头面之清窍,通过经络与脏腑连接成一个整体,脏腑气血通过宗脉运行至耳,使耳发挥司听觉、主位觉的生理功能。中医认为,耳聋发病有虚实之分。实者多因外邪或脏腑实火上扰耳窍,亦或瘀血、痰饮蒙蔽清窍;虚者多为脏腑虚损、清窍失养所致。若肺失宣降,外邪循经上犯蒙蔽耳窍,可致耳聋。故选银翘散加减,治以疏风清热、宣肺通窍。若外邪由表及里,循少阳入耳,或肝郁化火,均可致肝胆火热循经上扰耳窍,以致耳聋。故选龙胆泻肝汤加减,治以清肝泻热、开郁通窍。若先天不足或后天失养导致肾精不足,可致耳失濡养,发为耳聋。故选耳聋左慈丸加减,治以补肾填精、滋阴潜阳。若后天之本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之源不足,致气血亏虚不能上奉于耳,而致耳聋。故选归脾汤加减,治以健脾益气、养血通窍 ......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30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