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15年第17期 > 正文
编号:12598956
大肠癌证候分布特征及生物学基础研究进展(2)
http://www.100md.com 2015年6月15日 中国医药导报2015年第17期
     2 大肠癌证候生物学基础研究

    2.1 湿热蕴结

    湿热蕴结证是脾、胃功能障碍,体内水湿潴留,日久化热。临床表现为腹痛阵作,便中带血或黏液脓血便,或有发热、胸闷口干、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复旦大学肿瘤中心研究小组建立了湿热证胰腺癌移植瘤模型[11],研究发现,湿热证的小鼠表现出肌成纤维细胞增殖活性和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浸润,其中LED的水平改变成纤维细胞和肿瘤相关巨噬细胞衍生分泌的细胞因子,如SDF-1、VEGF、IL-6、TGF-β1、CCL3、CCL4、CCL5α、IL-8、TNF-α和碱性成纤维生长细胞因子。湿热证也被证明影响肿瘤的生长,清热化湿中药被发现通过改变肿瘤的微环境而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11-13]。

    周小军等[14]在大肠癌湿热蕴结证患者蛋白质差异性表达的研究中发现,从组织中获得的双向电泳图谱,其分辨率及重复性均较好,共有22个差异蛋白点被筛选出,鉴定出其中20个差异蛋白质,这些蛋白包括热休克蛋白、抗氧化蛋白、细胞骨架蛋白、能量产生相关蛋白、信号转导相关蛋白和血液蛋白等。与对照组比较,大肠癌湿热蕴结证有15个蛋白上调,5个蛋白下调。该研究建立了大肠癌湿热蕴结证的双向电泳图谱 ......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49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