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13年第28期 > 正文
编号:12680880
携手两岸四地,为学术的和谐发展不辍不悔(1)
http://www.100md.com 2013年10月5日 中国医药导报2013年第28期
     2013年7月25日至28日,由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主办的第七届中国南方血管大会(SEC2013)暨第二届海峡血管论坛在羊城广州隆重召开。据记者了解,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副主任常光其教授在继续出任本届大会执行主席的同时,还担任了多场卫星会会议主席,主持了多场专题学术论坛,并在会上作了《慢性夹层动脉瘤的腔内治疗》、《ACCP9抗凝的最新进展》、《裸支架在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中的应用》等多场学术报告。

    另据记者了解,常光其教授长期致力于我国大陆、台湾及港澳地区的学术交流活动,并获得了两岸四地诸多同道的赞誉和尊重。因此,在第七届中国南方血管大会暨第二届海峡血管论坛闭幕后,本刊记者就两岸四地的学术交流活动及其他问题,对常光其教授做了深入采访……

    缤纷七年,宗旨更高更精更好

    采访一开始,常光其教授首先介绍说,中国南方血管大会自2006年创办至今,已经走过七个春夏秋冬了。经过多年的探索和总结,“南方血管大会”确立了“更高,更精,更好”的办会宗旨,其良好的学术声誉每年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许多血管病专科医生参加大会,早已成为中国血管病领域最具规模和影响的大会之一,引领着中国血管病事业的快速发展。

    常光其教授认为:“‘南方血管大会’从最初参会的60人发展到现在的近千人,从最初的只讲大血管疾病发展到现在囊括所有的血管疾病,从最初的只讲血管腔内介入为主发展到现在的手术、腔内和药物治疗‘立体化’, 已经成为中国血管病治疗领域一张闪亮的名片。与往年不一样的是,今年的‘南方血管大会’是由南方六省的血管外科学分会或学组共同举办的,这届盛会在继续邀请一大批来自国内外的著名血管病专家学者来进行报告、讲座和点评,全方位展示近一年来国际及国内血管病诊治领域的新技术与新进展,及各种复杂与疑难血管病例处理方法之外,还特别推出了由主办单位及国内各大中心精心录制的38个病例录播,更直观地展现现代血管病的治疗手段。”

    常光其教授进一步介绍说,这届会议延续了前几届、特别是去年“南方血管大会”的风格,在7月25日下午还有一场独具特色的第二届美敦力PAD高端沙龙,同时强生公司和雅培公司也十分给力地推出了两场外周血管基础培训课程。而26日开始的大会则“花开并蒂”,在两个分会场同时举行,现场有许多国内外的著名专家学者针对目前血管病的热点问题进行演讲,演讲的内容包括临床诊治、循证医学及新技术应用等,并推出了大量具有挑战性的手术病例的现场录播。同时举办的外周血管药物论坛将继续对血管病治疗领域的药物临床应用进行总结。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常光其教授继续介绍说,“今年的‘南方血管大会’还举办了‘首届中国血管病青年学者论坛’,为一大批脱颖而出的青年学者提供了一个展现风采的良好平台……”

    业精于勤,脚踏实地勇于创新

    在采访中,常光其教授还向记者介绍了他所供职的科室——“南方血管大会”的东道主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

    常光其教授就此介绍说:“我们科室建立于1964年,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在老一辈专家陈国锐教授,林勇杰教授及现任学科带头人王深明教授的带领下,血管外科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修复、腹主动脉瘤切除及腔内修复、颈动脉体瘤的介入治疗和手术切除、颈动脉狭窄的手术及介入治疗、各种急慢性动脉闭塞性疾病的手术及介入治疗、各种先天性血管瘤的手术及介入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外科综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手术及介入治疗、顽固性静脉溃疡的诊治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成为国内著名的血管外科研究中心和临床诊治中心……”

    而熟悉常光其教授的人都知道,他在学术上既精益求精,脚踏实地,又善于创新和勇于创新,令人称道。多年以来,他在临床科研方面的不懈探索,成功开启了全国乃至全球多个“首次”,其研究成果大多发表在国际或国内该领域的一流杂志上。

    据记者了解,2002年,常光其教授在国内首次联合外科开胸搭桥手术和血管腔内修复术治疗1例裂口位于主动脉弓三大主干区域内的主动脉夹层并获得成功;2004年,在世界上首次采用四枚覆膜支架联合血管旁路手术治疗1例巨大和长段胸主动脉瘤并取得成功;2005年,在世界上首次应用覆膜支架联合血管旁路手术治疗2例DeBakey 型主动脉夹层并取得成功;2008年,在国内首次通过全主动脉血管腔内塑形成功治疗1例慢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2009年,在世界上首次运用封堵器治疗1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并获得成功;2010年,在世界上首次运用封堵器联合“烟囱技术”成功治疗1例主动脉弓假性动脉瘤。2009年常光其撰写的国内第一篇关于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的Meta分析在著名的《Eur J Vasc Endovasc Surg》上发表,为总体了解中国血管腔内治疗水平提供了宝贵的数据;同年他撰写的另外一篇论文《121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早中期结果分析》亦发表在《Eur J Vasc Endovasc Surg》上。而他的论文《Hybrid surgery for aortic arch pathologies: 8-year experience at a single center》于当年10月在第10届亚洲血管外科大会上发表,并被国际血管外科学会(ISVS)授予一等奖。

    谈及具体的学术问题,常光其教授介绍说,在去年的“南方血管大会”上,他曾就抗血小板药物在外周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地位及评价作了详细的阐述。他当时报告的主要核心内容是:“虽然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用于治疗PAD可有效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但是这部分患者仍有较高的与缺血事件相关的病死率和患病率,而且在部分患者,抗血小板治疗的疗效还不尽如人意,并且可能引起出血并发症,还需要进行大规模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证实。理想的抗血小板药物服药后起效快、反应性好,撤药后抗血小板作用终止快,无出血副作用。然而,曾经被寄予厚望的新药PAR抑制剂- Vorapaxar在临床试验中遭受重挫而停止研发。在外周血管疾病抗血小板治疗这条道路上,虽然前景广阔,但也必将充满艰辛。”常光其教授的这些论述,在抗血小板药物在外周血管疾病治疗领域,给与会者普遍带来了深度思考。 (刘志学)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