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13年第28期 > 正文
编号:12680612
YL—1型穿刺针结合颅内压检测治疗颅内血肿的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2)
http://www.100md.com 2013年10月5日 中国医药导报2013年第28期
     经过1周的治疗后,观察组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评分[(11.58±3.12)分]及颅内血肿清除率[(91.74±5.1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9.48±3.49)分、(71.06±4.72)%],而瞳孔恢复时间[(58.02±9.58)h]则显著少于对照组[(66.47±10.42)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预后情况的对比

    所有患者均获得3~6个月随访,观察组预后良好率为82.22%(37/45),重残率为17.78(8/45),对照组预后良好率为62.22%(28/45),重残率为37.78(17/45),观察组预后良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重残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3 讨论

    颅内出血是临床常见的急症,随着颅内血肿对脑组织的压迫,患者可迅速出现脑疝而进入昏迷甚至引起患者死亡。本病的病情发展迅速,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的提高。通过外科手术方法迅速清除颅内血肿是快速控制病情,降低患者病死率和减轻遗留神经缺损症状的重要手段[5]。传统的开颅手术具有手术时间长、手术创伤大、患者术后恢复慢等缺点,在临床应用上受到一定的局限[6-8]。随着现代医学诊疗水平的不断发展,微创手术成为了治疗颅内血肿的更优选择[9-11]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27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