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13年第21期 > 正文
编号:12686164
应用络病理论探讨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发病机制及治疗(2)
http://www.100md.com 2013年7月25日 中国医药导报2013年第21期
     2 从病程之久暂,再次判断有无络病的存在

    清代叶天士[18]对络病学说做出的突出贡献即为其脍炙人口的千古名言“久病入络”、“久痛入络”,其“经主气、络主血”、“初为气结在经,久则血伤入络”之说,其在《临证指南医案》说,“百日久恙,血络必伤”,“经几年宿病,病必在络”,揭示了内伤疑难杂病随着病程的延长由气到血、由功能性病变到器质性病变的慢性病理演变过程。一般而言,久治不愈之病多有络病存在,故叶天士把病程长也作为络病的重要诊断依据,疾病初期,病情尚轻,脏腑气机失常而表现为功能性病变;若失治误治,病积延年,气钝血滞,痼结难解,病邪由气及血,延及脏腑隶下之阴络。久病多瘀、久病多痰、久病多虚,故久病入络之病证表现与痰、瘀、虚有关,痰瘀阻络结聚成形,临床常见各种癥积,《灵枢·百病始生》对外邪循经入络留而成积的病理过程作了描述:邪气“留而不去,传舍于肠胃之外,募原之间,留著于脉,稽留而不去,息而成积,或著孙脉,或著络脉……”,常见于病变的晚期阶段的纤维化、硬化改变。

    3 从巡行部位上,指出强直性脊柱炎为督络受损

    骶髂关节(尾骶部),又称尾骨、尻骨。有足少阴肾经、足太阳膀胱经、督脉通过。督脉:“为阳脉之总督,起于腹中,出于会阴,贯脊上行。”督脉的别络从络穴长强分出后散布于头 ......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90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