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13年第17期
编号:13160208
以寒地医疗为视点,关注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3)
http://www.100md.com 2013年6月15日 《中国医药导报》 2013年第17期
     田野教授进一步诠释说:“胸痛中心和区域协同胸痛急救网的建立,实现了120院前急救与院内抢救的无缝衔接,大大缩短了患者的院前时间,为患者赢得了黄金抢救时间,开创了黑龙江省胸痛急救的新局面。通过建立胸痛中心,利用信息化手段,整合院内资源,优化流程,胸痛中心和区域协同胸痛急救网将缩短抢救时间30分钟以上,提高区域整体救治成功率,使患者得到更大获益,降低总体医疗费用,并将大大改善院前急救与院内抢救的衔接,实现中心医院和基层医院信息共享,协同救治,共同提高,这必将提升区域整体救治水平,更好地服务于黑龙江人民。”

    另据田野教授介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是于1952年由著名心血管病专家傅世英教授创建,上世纪50年代参与建立国人心电图正常值数据库,开展心导管检查技术;1959年至今进行了5次黑龙江省高血压普查;上世纪70年代成功研制省内第一台体外心脏起搏器及直流电除颤器,建立CCU病房; 1981年成为首批国家博士学位授权点。1987年黄永麟教授在国内率先开展PTCA;1992年在国内率先开展射频消融术;1993年开展心率变异性分析等无创电生理工作。1995年孟繁超教授开展了先心病、周围血管病及瓣膜病的介入治疗。1997年李为民教授建立了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绿色通道;2004年普遍开展了经桡动脉介入治疗。该科历经60年的不断发展壮大,目前科室已有9个病区,387张床位,包括4个冠心病病房、2个心脏起搏与电生理病房、1个先心病与外周血管病病房、CCU及心内科综合病房,年完成PCI例数3000余例。现为卫生部临床重点专科、黑龙江省级重点学科,国家级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黑龙江省心脑血管病防治中心,卫生部临床药理研究基地,卫生部冠心病介入培训基地,心律失常介入培训基地,先心病介入培训基地,卫生部黑龙江省冠心病介入质控中心,同时也是黑龙江省心电诊断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以及黑龙江省电生理医疗质量控制中心。
, 百拇医药
    田野教授进一步介绍说:“近几年来,我科的冠心病介入治疗例数逐步增加,2011年完成2623例,总例数位居全省第一,占全省总手术例数的四分之一,在全国排名第五。我们较早引进了非接触型电生理标测系统,用于房速、房颤及特殊部位室速等复杂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治疗,年射频消融术近500例,起搏器年植入近200例。在先心病介入治疗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经验,年治疗例数200余例。急性心肌梗死年急诊PCI例数400余例,且90%为经桡动脉入路完成。2012年卫生部开展急性心肌梗死规范化救治项目,我们心内科作为全国首家开展单位,数量一直位居全国第一位,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一致好评……”

    采访到最后,田野教授的话题又回到了“伍连德博士纪念大会暨第三届寒地心脏病学会议”上。他透露说:“作为伍连德博士的诞生地,马来西亚槟州代表团专程赴哈尔滨参加会议。在此期间,马来西亚槟城医学院还与哈尔滨医科大学签订了友好合作意向书,具体内容有:两校公共卫生学院在科研项目、研究生公共卫生课程等开展全面合作;两校互相接收学生到对方学校学习本科生课程、研究生课程、选修课程及实习;两校间计划联合建立全球健康研究中心并共同促进东西方医学教育发展……”
, 百拇医药
    田野教授最后阐述说:“传承和延续伍连德博士赤诚的爱国精神、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执著的科学探索精神、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重温中国现代医学发展的历史,介绍国际先进的公共卫生策略、经验和发展趋势,推动我国公共卫生和心血管病事业取得更大的进步,是本届大会的主旋律;会议也因伍连德博士巨大的感召力而获得了圆满成功!”

    专家简介

    田野,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主任,心血管病医院院长,正处级调研员,基础医学院病理生理学教研室主任,教育部生物医药工程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系哈尔滨医科大学心血管病内科学博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物理化学专业博士后(生物医学材料),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博士后。长期从事心血管病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并致力于理、工、医多学科交叉和转化研究。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房颤及心力衰竭的慢性炎症机制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声、光动力诊疗技术的研制开发。先后承担国家“863计划”合作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1项、黑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1项等。获得国家发明专利4项。已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SCI收录30余篇。获黑龙江省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等5项省部级科研奖励。, 百拇医药(刘志学)
上一页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