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13年第6期 > 正文
编号:12367109
临床护理路径对乳腺癌患者护理满意度及自护能力的影响
http://www.100md.com 2013年2月25日 马超慧 呼敏 郝桂琴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乳腺癌患者护理满意度和自护能力的影响。 方法 将2010年1月~2011年4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诊治的80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成常规组(40例)和干预组(40例)。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方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自护能力。 结果 干预组的总满意率为95.0%,常规组的总满意率为80.0%,干预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P < 0.05);干预组患者的护理后的健康知识水平、自我概念、自护责任感、自我护理技能评分以及自护能力总分均显著高于常规组(P < 0.05)。 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既可以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又能够改善患者的自护能力。

    [关键词] 乳腺癌;临床护理路径;满意度;自护能力

    [中图分类号] R47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2(c)-0136-02

    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目前,临床上通常采用手术治疗、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以及分子靶向治疗乳腺癌[2-4]。为了保证临床治疗顺利完成,对患者施行合理的护理干预至关重要。临床护理路径(clinical nursing pathway)是指针对某一特殊的疾病患者设定的一套标准化住院护理模式,是一个有关临床治疗的护理综合模式[5]。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指导护士有预见性地工作,引导和鼓励患者自觉参与疾病护理,主动配合医护工作,增加治疗依从性,促进患者整体康复[6]。本院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措施明显提高了乳腺癌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自护能力,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2011年4月于延安大学附属医院诊治的乳腺癌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细胞学或组织病理学相关诊断标准,并且已签署知情同意书。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①常规组40例,年龄32~58岁,平均(43.7±10.2)岁;临床分期中Ⅰ期12例,Ⅱ期18例,Ⅲ期10例;预计生存期≥3个月;卡氏评分>60分;初中及初中以下9例,高中、中专17例,大专及大专以上14例,家庭人均月收入≥3 000元者22例,<3 000元者18例。②干预组40例,年龄30~58岁,平均(43.5±10.1)岁;临床分期中Ⅰ期11例,Ⅱ期20例,Ⅲ期9例;预计生存期≥3个月;卡氏评分>60分;初中及初中以下10例,高中、中专18例,大专及大专以上12例;家庭人均月收入≥3 000元24例,<3 000元者16例。两组年龄、临床分期、预计生存期、卡氏评分、受教育程度、经济条件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常规组:病区护士按照医嘱给予患者常规护理。干预组:科室根据临床实际情况统一制订科学合理的临床护理路径方案,责任护士按路径表格对患者进行全程精心护理。患者入院时,责任护士应当向患者及其亲属介绍临床护理路径相关事项,使患者明确护理目标,并且引导患者主动配合。责任护士按照当日护理任务实施相应的护理工作,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根据不同治疗阶段向患者分次开展同期相关的健康教育,并且在当天下午对患者进行评价以及告知患者次日需要进行的治疗护理内容。若临床护理路径实施过程中有变异,必须在变异栏中做记录和进行变异分析,及时作出相应处理,保证临床护理高质量完成。

    1.3 观察指标

    观察和比较两组乳腺癌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及其自护能力。①满意度:自行设计《患者满意度调查表》,采用4等级评分法,满意(4分)、较满意(3分)、一般(2分)、不满意(0分),满意率=(满意+较满意)/总例数×100%[7]。②自护能力: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量量表(the exercise of self-care agency scale,ESCA)[8]测评,该量表分为4个维度(健康知识水平、自我概念、自护责任感、自我护理技能),总共43个条目,每个项目按0~4级评分,总分0~172分,得分越高代表自我护理能力越强。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建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满意度

    干预组患者的总满意率为95.0%,常规组患者的总满意率为80.0%,干预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1,P < 0.05)。见表1。

    2.2 自护能力

    干预组患者护理前的自护能力与常规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干预组患者护理后的健康知识水平、自我概念、自护责任感、自我护理技能评分以及自护能力总分均显著性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3 讨论

    3.1 乳腺癌患者临床护理路径

    ①住院第1天热心接待患者,介绍病区环境、住院和探视制度,对患者进行入院评估,协助完善各项检查,讲解手术必要性及其相关知识。②术前1 d进行术前心理护理,缓解患者紧张焦虑情绪,训练患者床上大小便,遵医嘱做好术前准备。③手术日,定时巡视病房,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讲解手术方式、留置引流管的作用及注意事项,术后疼痛护理及其他生理护理。④术后第1~3天,指导患者妥善固定引流管,进行术后心理护理和康复训练,鼓励逐步下床进行幅度较小的运动。⑤术后第4天至出院日,出院指导,协助办理出院手续,同时建议出院后低脂饮食、坚持进行康复训练、定期复查等。

    3.2 临床护理路径的作用

    临床护理路径主要从健康教育、心理护理、治疗护理三个方面进行设计,体现整体护理理念[9]。临床护理路径目标明确,指导性强,使护理工作具有预见性和连续性,避免责任护士处理不合理;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可以提高护理质量,减轻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10];开展临床护理路径能督促护理人员热情、精心护理和耐心教育,使患者在住院期间了解更多疾病相关知识,增强患者的自我护理保健观念,改善患者的自护能力,同时能够融洽护患关系,增强患者对疾病治疗工作的信心,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11]。本研究结果证实,采用临床护理路径的干预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高达95.0%,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80.0%);干预组患者的健康知识水平、自我概念、自护责任感、自我护理技能评分均高于常规组,自护能力明显增强。因此,临床护理路径是一套具有针对性、计划性、预见性、可视性和系统性的护理干预方案,既可以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又能够促进患者自护能力的增强,并且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侯惠芹,蔡新春.护理干预在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9):34-35.

    [2] 刘庚.乳腺癌康复期患者体力活动情况调查与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14):1665-1667.

    [3] 蔡子浩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143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