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13年第6期 > 正文
编号:12367075
两种术式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比较(1)
http://www.100md.com 2013年2月25日 李战梅 黄海 黄学文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比较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与单纯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2月四川省南充市中心医院眼科收治的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128例(128眼),分为A组(青白联合手术组,n = 52)和B组(单纯小梁切除术组,n = 76)。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治愈率、眼压、术后视力、术后并发症等情况。 结果 术后6个月,A组患者治愈率为90.4%,B组患者治愈率为86.8%,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术后眼压分别较术前均有明显下降,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 < 0.01),但两组间术后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A组术后视力较术前有明显好转,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B组术后视力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间术后视力比较,A组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9.2%(10/52)],与B组[14.5%(11/7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对于有白内障手术指征的青光眼患者,选择青白联合手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手术安全、临床效果显著,而且术后视力恢复快,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 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单纯小梁切除术;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白内障

    [中图分类号] R77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2(c)-0052-03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是由于周边虹膜堵塞小梁网或与小梁网产生永久性黏连,房水外流受阻,引起眼压升高的一类青光眼,眼球局部的解剖异常,被公认为是本病的主要发病因素[1]。随着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发展,现有许多眼科医生采用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或单纯白内障手术来治疗合并有白内障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但由于青光眼的复杂性,对于手术方式、手术时机以及临床疗效等一直存在较多的争议。现对我院收治的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行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术或单纯小梁切除术,观察其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2月四川省南充市中心医院眼科收治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128例(128眼),男47例,女81例;年龄56~82岁,平均(68.6±10.2)岁。其中慢性闭角型青光眼60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68眼,所有患者均没有眼外伤史以及内眼手术史,而且晶状体均伴有不同程度的混浊、视力降低,将所有患者分为青白联合手术组(A组)52例和单纯小梁切除术组(B组)76例,术前均告知患者两种术式的原理与方法,并签署了手术志愿书,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眼压、视力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术后随访6个月。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口服醋甲唑胺25 mg,2次/d;20%甘露醇250 mL静滴1~2次/d,马来酸噻吗心安眼液、匹罗卡品眼液点眼等综合治疗降眼压,术前3 d停用匹罗卡品眼液缩瞳,在眼压稳定、前房无炎症反应或眼压不能降至正常而眼压在30 mm Hg(1 mm Hg=0.133 kPa)左右时均可实施手术。术前半小时静脉点滴20%甘露醇250 mL。

    1.2.1 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术式 行球周及表面麻醉,充分压迫降低眼压。于10:00~2:00方向作以穹隆为基底的结膜瓣,12:00方向作以角巩膜缘为基底的4 mm×4 mm巩膜瓣,11:00方向作3.2 mm透明角膜切口,1:00方向透明角膜侧切口,连续环形撕囊,水分离,超声乳化吸出晶体核、3片式人工晶体植入,再于上方深层巩膜作2 mm×1 mm小梁组织切除,并于相应处行虹膜根切,复位巩膜瓣,10-0丝线间断缝合,球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2.5 mg+庆大霉素注射液2万U,术毕。

    1.2.2 单纯小梁切除术式 行球周及表面麻醉,充分压迫降低眼压。于10:00~2:00方向作以穹隆为基底的结膜瓣,12:00方向作以角巩膜缘为基底的4 mm×4 mm巩膜瓣,在深层巩膜作2 mm×1 mm小梁组织切除,并于相应处行虹膜根切,复位巩膜瓣,10-0丝线间断缝合,球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2.5 mg+庆大霉素注射液2万U,术毕。

    1.3 术后处理

    术后局部点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液,每日4次,每周减少1次,连续4周,每晚用托吡咔胺眼液点术眼。

    1.4 随访及观察指标

    比较术前及术后的最佳矫正视力、眼压。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包括一过性眼压升高,前房出血,前房渗出,浅前房,角膜水肿,恶性青光眼,脉络膜脱离)。纳入比较的两组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按以下治愈标准评价两种手术方式在术后6个月时的治愈率。治愈:不需使用降眼压药物,眼压控制在6~21 mm Hg;好转:眼压<21 mm Hg,但是需使用1~2种降眼压药物;无效:联合使用降眼压药物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3255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