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12年第36期
编号:12352755
高热惊厥小儿预后现状和影响因素分析(1)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2月25日 《中国医药导报》 2012年第36期
     [摘要] 目的 探讨高热惊厥小儿预后现状和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自编问卷收集2010年8月~2011年8月在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县人民医院儿科住院治疗的43例高热惊厥患儿临床资料。 结果 在本研究入选的43例患儿中,35例患儿预后良好,预后良好率为81.40%,而预后不良率为18.6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初次发作年龄<1岁,高热惊厥持续时间≥15 min、高热惊厥次数≥2次和脑电图异常是高热惊厥患儿预后差危险因素。 结论 高热惊厥患儿总体预后欠佳,预后影响因素较多,在对高热惊厥进行治疗的过程中,积极治疗高热惊厥,发作时尽可能在最短时间内止痉,改善患儿的预后。

    [关键词] 高热惊厥;预后;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 R72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2)12(c)-0090-03

    高热惊厥是儿科临床工作中常见的急症之一,发作在1个月~6岁的儿童,以婴幼儿较为多见,临床常伴有意识丧失,由大脑神经细胞群突然大量异常放电所致骨骼肌群发生短暂的不随意收缩运动,以患儿全身或身体某一局部肌肉群强直性或阵挛性抽搐为临床表现[1-2]。该病的病因复杂,发病机制也尚未完全阐明,治疗及时与否直接影响患儿的预后[3-4]。为此,探寻改善高热惊厥小儿预后的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研究笔者查阅相关文献和总结个人经验,制订高热惊厥影响因素自编问卷,并将其应用于2010年8月~2011年8月在我院儿科住院治疗的43例高热惊厥患儿进行调查研究,旨在找出高热惊厥小儿预后影响因素,为采取针对性的治疗干预措施及改善患儿的预后提供参考依据,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0年8月~2011年8月在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县人民医院儿科住院治疗的43例高热惊厥患儿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均具有高热惊厥典型临床表现和体征;②患儿均为首次发生高热惊厥;③患儿年龄1个月~6岁;④患儿家属愿意配合问卷调查。排除标准:①患儿合并其他脏器严重功能障碍可能影响患儿的预后;②患儿家属不愿意配合问卷调查。43例患儿中,男31例,女12例;年龄6个月~6岁,平均(3.29±2.65)岁。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和内容 在问卷调查时,说明本研究“仅作科学研究、完全保密”,让患儿家属能够减少顾虑,如实作答。本研究笔者发放43份问卷,回收问卷时由调查员认真核对,剔除无效问卷,回收43份问卷,问卷回收率为100%。本卷包括两方面的内容,①一般人口学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生源地、居住状况、经济状况等;②临床资料:初次发作年龄、初次发作类型、其他合并症、缺铁性贫血、血清钠水平、血清钙水平、发作时体温、高热惊厥持续时间、高热惊厥次数、围生期异常、脑电图、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高热惊厥家族史、癫痫家族史等。

    1.2.2 患儿预后评价标准和方法[4] 以下三种情况之一即认为患者预后差,①患儿在首次出现高热惊厥后1年内复发在3次以下;②患儿转为癫痫:高热惊厥患儿连续2次无热惊厥发作或1次无热惊厥发作伴脑电图癫痫样放电;③患儿出现脑损伤:患儿出现脑瘫、智力障碍、癫痫、行为异常之一。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软件对各变量进行正态性检验和描述性分析,计数资料以绝对值或者构成比表示,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高热惊厥患儿预后影响因素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患儿预后情况

    在本研究入选的43例患儿中,35例患儿预后良好,预后良好率为81.40%,而预后不良率为18.60%。

    2.2 影响高热惊厥患儿预后的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以高热惊厥患儿预后为因变量,以性别、年龄、生源地、居住状况、经济状况、初次发作年龄、初次发作类型、其他合并症、缺铁性贫血、血清钠水平、血清钙水平、发作时体温、高热惊厥持续时间、高热惊厥次数、围生期异常、脑电图、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高热惊厥家族史、癫痫家族史等为自变量赋值后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初次发作年龄<1岁,高热惊厥持续时间≥15 min、高热惊厥次数≥2次、低钠血症、脑电图异常和高热惊厥家族史是高热惊厥患儿预后差的危险因素,见表1。

    2.3 影响高热惊厥患儿预后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以高热惊厥患儿预后为因变量,以进入高热惊厥患儿预后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程的6个自变量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α入= 0.05,α出= 0.10,结果发现,初次发作年龄<1岁、高热惊厥持续时间≥15 min、高热惊厥次数≥2次和脑电图异常是高热惊厥患儿预后差的危险因素,见表2。

    3 讨论

    高热惊厥是儿科临床常见急症之一,每次发作时间大多在5~10 min内,发作缓解后常出现嗜睡和肌肉软弱无力等临床症状[5-6]。高热惊厥好发于婴幼儿期,究其原因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7-9]:①小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正在发育中,小儿的皮层功能尚未发育成熟,抑制过程较差,兴奋过程占优势且易泛化,尤其是神经传导分化不全和神经髓鞘化差,冲动易泛化,导致大脑神经细胞群突然大量异常放电而出现高热惊厥;②小儿脑细胞中的类氨基己糖、脂质、酶的活性和水电解质的分布等化学成分均与成熟的脑组织不同,同时,小儿代谢旺盛,脑细胞耗氧量较成人高,再加上小儿兴奋性神经介质和酶的动态不稳定三方面的因素共同作用造成小儿时期高热惊厥阈值较成年人低很多,因而易发生高热惊厥;③小儿血脑屏障发育不全,再加上机体免疫功能尚未成熟易导致婴幼儿易患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和感染性疾病而出现高热惊厥;④小儿围生期窒息、脑发育畸形、围生期产伤、先天性代谢异常等特有疾病对患儿脑组织造成损害,易导致患儿出现高热惊厥。, 百拇医药(蒋建军 杨毅)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