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11年第33期 > 正文
编号:12148840
经桡动脉途径和股动脉途径行老年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对照研究(2)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1月25日 杨溢 陆秀红 刘伟 秦孺子 何静 杨昱 胡川 张圭
第1页

    参见附件(1734KB,2页)。

     1.2 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常规检查肝肾功能、出凝血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超声检查评价心脏功能。手术适应证为药物治疗疗效不佳或无效,存在病变血管供血的较大片存活心肌缺血的证据或面临缺血的危险,需要血运重建而无其他方法可供选择者[2]。术前给予负荷剂量的氯吡格雷300 mg和拜阿斯匹林300 mg口服。①股动脉组:患者平卧位,选右股动脉搏动最强处穿刺,1%利多卡因2~3 ml局麻后,使用18 G穿刺针,以Seldinger技术穿刺股动脉后置入6F或7F动脉鞘。常规经鞘给予肝素100~150 U/kg,选择6F Jndkins造影导管,如果不能成功换用其他不同型号的造影导管,并根据造影时的操作情况和冠状动脉病变选用相应导引导管、导引钢丝、球囊及支架完成。术后拔除动脉鞘管,压迫止血15~20 min后穿刺部位以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密切观察局部有无出血、足背动脉搏动及下肢血运情况,穿刺的下肢绝对制动24 h,24 h后去除加压绷带。②桡动脉组:常规选择右前臂桡骨茎突近心端1 cm处作为穿刺点,采用Cordis公司产桡动脉穿刺包(内含21F穿刺针、6F鞘管及0.02英寸直导丝)针以Seldinger技术穿刺,置入6F动脉鞘。肝素剂量同股动脉组。常规注入硝酸甘油0.5 mg、利多卡因100 mg,防止桡动脉痉挛。选5F多功能造影导管先后行左右冠脉造影。术毕均即刻拔出动脉鞘管,弹力绷带加压包扎8 h,加压过程中要随时观察局部出血及手部血液循环情况。

    1.3 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操作时间、手术成功率、术后与血管穿刺相关的并发症(动脉痉挛、动静脉漏、局部血肿、假性动脉瘤、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等)、不适反应(股动脉组腰背疼痛、排尿困难、腹胀等)、X线曝光时间及住院时间。桡动脉组患者出院后随访1个月,观察其术侧桡动脉搏动情况。股动脉组在住院期间观察其足背动脉搏动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中相关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在手术操作时间、手术成功率、X线曝光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经股动脉组的穿刺时间显著少于经桡动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术后情况比较

    经桡动脉组术后血管并发症、不适反应及住院时间方面显著少于经股动脉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3 讨论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管腔阻塞,容易导致心肌缺血,临床症状常表现为胸骨后发生一种压榨性的疼痛或胸闷,并可迁延至颈、颔、手臂、后背及胃部,严重危害着患者的健康。介入治疗目前已成为治疗冠心病的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其能够在最快时间内改善心肌供血,减少梗死范围,挽救濒死心肌,使心血管意外死亡率下降,与冠状动脉搭桥术相比痛苦小,患者下床活动早,已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于临床[3]。股动脉途径是冠脉介入治疗的传统途径,其血管管径粗,血管畸形少,操作便利,但其术后并发症多,如穿刺部位大血肿、动静脉瘘、腹膜后血肿等,在常规肝素化处理的介入治疗患者中更易发生穿刺部位的血肿[4-5],致术后长时间卧床。桡动脉位置浅,管径细,易于压迫,其外侧有桡骨茎突而容易压迫止血,可以快速有效止血。且桡动脉周围无重要血管和神经,不易造成血管和神经的损伤,患者术后无需严格制动,患者并发症少,可以很快下床活动,节约了患者的医疗费用,易于为患者接受[6]。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经桡动脉与经股动脉行介入治疗,两者的术中情况大致相同,但经桡动脉组的术后血管并发症、不适反应及住院时间显著优于经股动脉(P<0.01)。经桡动脉途径和股动脉途径都是治疗老年冠心病的良好方法,经低医疗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杨冰,梁晓芹,张明华.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62例临床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7):74-75.

    [2] 卢才义,王士雯,刘玲玲.老年和高龄冠心病人介入治疗安全性的探讨:1228例临床分析[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05,4(2):98-101.

    [3] 荆全民,韩雅玲,王守力,等.老年冠心病经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的可行性研究[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5,25(1):33-35.

    [4] 黄业清,翁羡吾,杨立华,等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734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