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11年第11期 > 正文
编号:12077152
不同手术方案对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对比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11年4月15日 梁志成
第1页

    参见附件(3295KB,3页)。

     [摘要] 目的:对急性阑尾炎患者进行不同手术方案,以期提高临床疗效及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将符合条件的18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随机分为开腹手术组和腹腔镜手术组,同时给予患者相应的手术治疗措施,并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手术情况和术后情况进行观察与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手术治疗方案无差异、效果相当(P>0.05),而在术中出血和手术切口及术后患者的恢复方面腹腔镜手术方案好于开腹手术方案(P<0.05)。结论:不同手术方案均有各自的适应证及优缺点,扩大样本量以及加强探寻与对比手术方案的适应证至关重要,可进一步促进手术水平不断提高以及寻求更加“人性化”的治疗方案。

    [关键词] 手术方案;急性阑尾炎;对比;研究

    [中图分类号] R656.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7210(2011)04(b)-176-02

    急性阑尾炎手术是普外科较为多见的手术之一,目前临床上存在着较为常用的两大手术方案,即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而每种手术方案又存在着各自的优缺点,例如腹腔镜手术不仅具有创伤小、瘢痕小的优点,而且还存在着手术并发症少等许多优势[1],但是对阑尾炎性包裹、粘连等以及盲肠壁内的阑尾等仍以开腹手术为好。因此,进一步加强对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的临床对比研究就成为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预后以及体现“人性化”的医学理念的重要手段之一,所以笔者选取18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对其实施不同手术方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2008年2月~2010年3月在我院选取18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符合《外科学》诊断标准[2],同时对存在以下情况者予以剔除:①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存在严重疾病者;②存在恶性肿瘤及血液疾病者;③因语言障碍和智力障碍而影响交流沟通者。另外所有患者或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18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中,男107例,女73例;年龄18~65岁;急性单纯性阑尾炎48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81例,急性坏疽性阑尾炎51例。

    1.2 分组

    将符合入选条件的18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随机分为开腹手术组和腹腔镜手术组,每组90例。其中,开腹手术组中,男53例,女37例;年龄18~65岁,平均(32.0±9.3)岁;急性单纯性阑尾炎24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41例,急性坏疽性阑尾炎25例。腹腔镜手术组中,男54例,女36例;年龄18~65岁,平均(31.8±9.6)岁;急性单纯性阑尾炎24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40例,急性坏疽性阑尾炎26例。两组年龄、性别及在病情分类等临床资料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 手术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术前准备,如消毒、备皮及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和嘱咐患者术前尽量排空膀胱等,而麻醉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给予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另外术中做好各种指标的监测工作。其中,开腹手术组在于患者右下腹麦氏点进行横形或斜形切口处理(根据具体情况),然后将渗液处理完后在回盲处探查阑尾,找到阑尾后进行分离、结扎以及剪断等处理(将去除的阑尾置于标本袋行病理检查);而对于残端的处理我们采取荷包缝合包埋的方法进行相关处理,手术完成行一期缝合切口。

    腹腔镜手术组:①在患者脐上缘行10 mm弧形切口,同时建立压力在12~15 mm Hg(1 mm Hg=0.133 kPa)的人工CO2气腹;②插入10 mm Trocar,并置入腹腔镜进行探查处理;③运用5、10 mm Trocar在反麦氏点及耻骨上方进行穿刺以便形成主操作孔;④采用无创性钳牵引阑尾将其系膜完全打开后,利用超声刀电凝对阑尾系膜和阑尾动静脉处理;⑤在距阑尾根部5 mm和10 mm处采用套扎线套扎处理后将2个套扎线之间的阑尾行剪断处理(去除的阑尾通过操作孔置于标本袋);⑥利用电灼等措施对阑尾残端处的黏膜实施处理;⑦术毕,消除气腹、缝合操作孔。

    对两组患者来说,一旦手术期间患者出现腹腔内渗出物较多的状况,则需要利用生理盐水等对患者腹腔进行彻底及全面处理,然后置入引流管进行引流。

    1.4 观察指标

    根据现行的临床研究设计方案,制订《急性阑尾炎患者临床调查表》,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临床表现、手术方案、手术情况和术后情况等;对以上内容有专人进行详细记录、并对数据统计与处理分析。

    1.5 手术效果评估方法

    按照《外科学》[3]进行评估,即临床痊愈、显效、无效。

    1.6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急性阑尾炎患者手术效果对比结果

    见表1。由表1可知,两组手术治疗方案无差异,效果相当。

    表1 两组急性阑尾炎患者手术效果对比[n(%)]

    注:与开腹手术组比较,χ2=2.67,P>0.05

    2.2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情况比较

    见表2。由表2可知,两组手术治疗方案在术中出血和手术切口及术后的恢复方面腹腔镜手术方案好于开腹手术方案。

    表2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情况比较(x±s)

    注:与开腹手术组比较,◆P>0.05,▲P<0.05

    3 讨论

    对于急性阑尾炎的治疗[4]应做到及早手术,因此这就要求普外科医生做到对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等相关知识充分掌握,尤其对于老年患者来说由于其特殊性,临床对阑尾炎的诊断稍有难度,这就更加要求了临床医生要有牢固的医学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一旦患者被诊断为急性阑尾炎就应给以手术治疗。

    通过本次对急性阑尾炎患者采取不同手术方案的临床对比研究中发现,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无差异,提示我们对于急性阑尾炎的手术治疗方面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临床效果是一致的;但是通过表2中我们也不难看出,开腹手术无论是在手术切口、术中出血量,还是在患者术后的恢复方面均劣于腹腔镜组(P<0.05),提示我们对于本次所选取的患者来说腹腔镜手术方案在此方面优于开腹手术。出现此种情况是因为腹腔镜手术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应运而生的一种技术,该技术在某些方面突破了开腹手术所无法解决的问题,如切口大、出血量多等;同时腹腔镜手术存在着诊断和治疗双重功效[5],这是因为腹腔镜手术可以在手术视野开阔的条件下较为及时、准确和全面地去探查阑尾、找寻问题,一旦发现问题便能迅速地进行手术处理,从而防止阑尾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的出现,因此可降低死亡率。另外从表2中可知开腹手术患者恢复时间长,这是因为开腹手术切口大、腹腔污染几率较高,加上腹腔内器官受到的影响较大(如肠道等),而腹腔镜则对肠管干扰小,术后肠粘连出现几率较开腹组低[6],所以出现表2中的结果也不足为奇。

    综上所述,通过本次对18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观察发现,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都有各自的适应证及优缺点。因此,笔者认为扩大样本量以及加强探寻与对比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的适应证至关重要,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促进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寻求更加“人性化”的治疗方案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3295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