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10年第31期
编号:11980052
七年制医学生药理学实验课程体系的优化与实践(1)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1月5日 《中国医药导报》 2010年第31期
     [摘要] 为适应培养高水平创新型、研究型人才的需要,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院药理教研室优化七年制实验课课程体系,通过强化实验课教学,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设置循序渐进的教学环节和采用综合的实验课成绩评定体系,进行一系列的实验课程改革与实践。

    [关键词] 药理学实验;教学改革;创新科研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 1673-7210(2010)11(a)-101-02

    七年制教学为七年一贯制高等医学教育,是为了适应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建设发展需要而确立的一种高层次医学专门人才的长学制模式。此模式不仅要求学生具备广泛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临床专业技能,而且要有一定的科研工作能力、良好的学术道德、团队精神、创新意识和工作责任感。故其教育体系是与五年制本科教育有根本不同的,此方针的贯彻需在每一个学科,每一个教学环节上得以体现,要培养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医学生,必须有完整的教学体制和创新思维、适应时代的实验教学手段和方法[1]。为适应素质教育的需求,我教研室对七年制实验课教学内容进行改革调整。改革思路和调研情况如下:
, 百拇医药
    1 增加药理实验课课时,提高学生对实验课的重视程度

    药理学是一门基础科学,也是联系医学和药学的桥梁学科,其研究手段是实验,实验教学在整个药理学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2],也是高素质医学专门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之一。为了让同学们增加实践机会,在实验中验证理论课知识、培养科研素养,首先在总学时不变的情况下,由教师精讲理论课,缩减理论授课时数,理论课实验课比例由90/38改为72/56,并且在保留传统的理论课闭卷考试的成绩考核方式的基础上,增加实验课考核比重,即理论课成绩占总成绩的70%,实验课占总成绩的30%。通过实验课时的增加及实验课考核比重的增加使同学们提高对药理实验课的重视程度,激发其学习热情。

    2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长期以来,药理学实验教学的内容主要是验证性实验,目的只是验证理论,掌握实验基本方法,而忽视了对学生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教学的方法仍是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对实验内容,包括实验原理→实验目的→实验方法→注意事项等逐步讲解,对整个实验包办到底,学生按照老师的指导逐步完成实验内容。因此在操作过程中,学生不必动脑去思考更多问题,只是机械盲目完成实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根本得不到发挥。久而久之,压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克服此种教学模式的弊病,适应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我们注意在教学中逐渐将“教师为主体”转变为“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实验教学中开设Seminar课程,首先由教师提出Seminar课题→学生阅读文献、查阅相关资料→分组讨论、制作幻灯片→汇报→提出问题→解答问题,Seminar教学模式的特点为以学生为中心,课堂的主体完全由学生担任,教师只作必要的引导和总结。Seminar教学方法的引入,不但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且给予同学们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也改变传统的灌输教学模式,通过学生运用统计学理论对得出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总结,鼓励学生尊重原始数据,即使数据不理想也不放弃,要学会从数据的分析当中寻找实验失败的原因。在这种学习模式当中,学生积极思考、畅所欲言,激发了同学们思辨才能,课堂气氛活跃,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 百拇医药
    3 循序渐进的实验教学环节

    要培养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医学生,必须有完整的教学体系和适应时代的实验教学手段和方法[3]。多年来,传统药理学教学以传授知识为主要任务,其实验教学偏重于验证理论,缺乏学科间教学内容的相互交叉渗透,忽视对学生科研素质与能力的培养[4]。教研室本着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以评促建的精神,精选教学内容,在药理学实验课中分别增设了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课,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创新精神与多种能力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更重要的是,合理设置教学内容,在课程的设计上注意实验内容的前后衔接,教学循序渐进,步步深入,引导学生早期接触科研活动,以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据此原则,教研室对药理学实验课教学内容进行了如下调整:

    3.1掌握基本操作,了解科学研究过程

    我们在实验课当中尤其是开始阶段,介绍药理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术。药理实验课离不开实验动物,我们通过“药效学影响因素”中的两个小实验介绍实验动物的基本操作技术,包括各种动物的捉拿和固定、麻醉、主要的给药途径、动物采血方法等内容,为避免班型大、示教效果不好的情况出现,我们引进“实验动物的基本操作技术”和“机体对药物的作用”等优质录像,观看录像后,教师对操作要点进行示教和总结,每位学生练习基本实验操作,教师进行指导。在LD50测定试验中学习药品配置、药物剂量的确定等。通过这一个阶段的练习,学生基本掌握了实验操作,如捉拿小鼠、动物编号、配置药品等,并同时验证了药效学和毒理学相关内容。
, http://www.100md.com
    3.2 建立初步科研思路,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讨论

    在“镇痛药的药效学观察”及“抗炎药物的药效学观察”两个实验过程当中,教师给学生灌输全班是一个整体实验团队的思想,每一小组都是这个团队不可或缺的一分子,他们的实验严谨性和操作准确度直接影响数据的稳定性和实验结论的准确性;并指导学生在实验结束后将各组数据填入Excell表格,以多媒体示教的方式对全班的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使同学们改变观念,生物实验不是物理和化学实验,它存在个体差异,所以不能局限于一个动物或者某一个小组的数据,而应具备一定的样本数量,以统计学的手段分析数据,得出科学结论。将同学从照葫芦画瓢的实验习惯慢慢转变为科研思维方式。

    3.3 科学实验素养的培养

    首先布置同学们在一定时间内完成综述工作,根据每学期实验设置情况可拟定若干个题目撰写中文综述或者翻译选定的外文综述,宗旨是培养同学在短时间内掌握某一领域或方向的研究进展的能力。在此过程当中,不但提高其外语应用水平,而且培养了查阅文献、了解新进展的能力;其次在既定时间内分组完成Seminar的准备工作,包括英文科研文献的阅读及幻灯片的制作,在课堂上临时抽签划分汇报组和提问、回答组,以学生为主体的方式讨论学习文献,进一步了解科学实验如何选题寻找创新点、实验条件的准备、实验指标的选择、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实验结果的讨论等。在教学安排上我们会将综述和Seminar设置为相同领域的选题,如2006级七年制综述的内容为“Angiotensin Ⅱ receptor blockade and ventricular remodelling”,Seminar的选题为“A new hypertrophic mechanism of serotonin in cardiac myocytes:receptor-independent ROS generation”,同为心肌重塑方向的相关研究进展和科研实验,这样的课程设置使教学内容前后衔接,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具有连续性。
, http://www.100md.com
    3.4 参与科研实践

    研究型教学是当前国际教育界倡导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与模式,即为以研究为基础的教学模式,教师引导学生开展研究型思维和探究性学习[5]。我们在实践教学中注意让七年制走入教师的科研课题实践当中,让学生充分享受实际应用的乐趣。例如2006级七年制药物抗实验性心律失常药效观察中,融入我教研室杨世杰教授和陈立教授的课题,同学们通过掌握建立实验性心律失常模型的实验技术、观察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观察受试药品的药效、实验数据分析等真实地体验了科研课题过程,使同学们参与了实践又为教师节省了科研经费,实现了资源优化组合,对课题感兴趣的同学可以选择我教研室进行科研技能训练继续完成课题。我教研室2001年开始参加为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开设8周的科研技能训练,这也是研究型教学模式的体现。训练采用“一对一”的导师负责制,学生直接参与导师的科研工作,在导师研究方向范围内自行选题、设计实验,导师负责指导及修正,学生按照实验设计自行完成实验,并进行结果的统计分析及论文的撰写。科研技能训练时间处于药理实验课结束后的暑期阶段,由于我教研室的实验课内容更接近科研实践,故近年来七年制科研技能训练报名情况非常踊跃,例如2006级七年制有9名学生报名参加实践活动,大部分学生延续了药理课的实践内容,他们利用已经掌握的实验技术,更加顺利、快捷的投入到试验设计、实验操作和论文的撰写工作中。其中由杨世杰教授、陈立教授和陈霞教授所指导,七年制学生参与的项目“蒺藜皂苷对在体心肌缺血预适应和后处理的作用及机制研究”、“黄连素对糖尿病内皮功能障碍的保护作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以ERS信号转导为靶点干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分子机制”分别获得2009年度吉林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校级一类项目和国家级项目资助。通过学生的研究型学习,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研作风,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为今后走向工作岗位进行科学研究起到重要的铺垫作用[6]。, http://www.100md.com(关凤英,李 晶,纪影实,乔 萍,石 卓,陈 立)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