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10年第31期 > 正文
编号:11974567
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和脑脊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含量变化的研究(2)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1月5日 任 斌,陈来照,郭 涛
第1页

    参见附件(2899KB,4页)。

     1.2 实验方法

    1.2.1取材 40例患者均于入院24 h内及第3、7、14 d的凌晨空腹采集外周静脉血和脑脊液各2 ml,每一相对应的血液和脑脊液标本的采集时间相差不超过1 d。采集标本后迅速常温离心(3 000 r/min)10 min,分离后取上清液置于-80℃备检,避免反复冻融。如有溶血标本则弃之。

    1.2.2分组 所有患者入院后按格拉斯哥昏迷计分法(GCS评分标准)分为两组:GCS 3~8分组和GCS 9~15分组。

    以格拉斯哥预后量表评分(GOS评分)评定患者发病30 d时的预后:死亡,1分;植物人生存,长期昏迷,2分;重度病残,需他人照顾,3分;中度病残,生活能自理,4分;恢复良好,能正常生活,5分。GOS 1~3分为预后不良组,GOS 4~5分为预后良好组。

    1.2.3 NSE检测方法 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和脑脊液NSE浓度。NSE-ELISA试剂盒由上海领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采用长春赛诺迈德医学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的自动酶标分析仪SPR-960进行检测,严格按照试剂盒使用说明书进行操作,最后结果根据标准曲线换算成实际浓度。标本均为复孔检测。NSE单位为ng/ml。

    1.3 统计学方法

    本实验在SPSS 13.0统计软件下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或秩和检验,两两比较用LSD或Dunnett T3。变量间相关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或Spearman秩相关检验,以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清及脑脊液NSE变化规律

    NSE水平在发病后的不同时间(24 h内,第3、7、14 d)之间比较,第3天和第7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余各时间点相互间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早期(14 d内)四个时间点血清和脑脊液NSE的平均水平均于起病后3~7 d达高峰,7~14 d逐渐下降(表1、2)。

    表1 各评分组不同时间点血清NSE的比较(x±s,ng/ml)

    Tab.1 Comparison of serum NSE in different time points between the two GCS scores (x±s,ng/mlm)

    与24 h比较,*P<0.001;与3 d比较,▲P<0.001;与7 d比较,●P<0.001。与GCS 9~15分组同一时间比较,☆P<0.001

    2.2 病情程度与血清及脑脊液NSE水平的关系

    本次实验表明,无论是血清还是脑脊液,同一时间点,GCS评分不同组间NSE含量相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GCS 3~8分组的平均水平高于9~15分组的平均水平,表明GCS评分越低,NSE含量越高(表1、2)。

    2.3 NSE与预后的关系

    本次实验表明,同一时间点,不同预后组的血清及脑脊液NSE水平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NSE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预后不良组NSE平均水平在脑出血第3日出现骤升,且在第7日和第14日都保持较高水平,而预后良好组NSE水平曲线较预后不良组相对平坦(表3、4)。

    表3 不同预后组血清NSE比较(x±s,ng/ml)

    Tab.3 Comparison of serum NSE between the excellent and worse prognosis groups (x±s,ng/ml)

    与预后良好组同一时间比较,*P<0.001

    表4 不同预后组脑脊液NSE比较(x±s,ng/ml)

    Tab.4 Comparison of CSF NSE between the excellent and worse prognosis groups(x±s,ng/ml)

    与预后良好组同一时间比较,*P<0.001

    2.4 血清NSE值与脑脊液NSE值的关系

    本试验表明,血清NSE与脑脊液NSE呈正相关(r=0.966,P<0.05)。

    3 讨论

    出血性脑卒中的基本病理变化为脑血管壁的粥样硬化,纤维素样变性、坏死,致使血管壁破裂,颅内血肿形成,进而破坏脑组织;出血及其周围组织水肿可压迫邻近脑组织结构,甚而发生脑疝,故该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NSE是糖酵解途径过程中的一种酸性蛋白酶,主要存在于神经元和神经内分泌细胞中,对维持神经系统的生理功能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由于不与肌浆蛋白结合,较易释放,这为脑组织损伤后检测血清及脑脊液中NSE的变化提供了依据[6-7]。当缺血、缺氧、中毒或损伤时,由于神经细胞膜完整性被破坏,NSE从缺血或坏死的细胞中释放出来,致使脑脊液NSE增高,由于血-脑屏障的破坏,NSE进入血液循环系统中,致使血NSE增高[8-9]。

    3.1 NSE的变化机制

    国外临床研究发现[5,9],脑卒中后患者血清NSE升高可出现两个高峰:起病后24 h内常有一短暂的升高,为初期脑神经元损伤所致;第二个高峰出现在起病后72~96 h,恢复较缓慢,可维持数天,为脑水肿及再灌注脑损伤所致。本实验的研究结果表明,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早期(14 d内),四个时间点NSE的平均水平于起病后3~7 d达高峰,这与以上的研究结果相吻合。研究还发现,随着病情进展、不同的病情程度,GCS评分不同的患者血清和脑脊液NSE水平均于发病后7~14 d逐渐下降,NSE出现先升高后逐渐下降的过程,原因可能为,⑴NSE升高的原因:①脑卒中后早期,全身的应激反应状态致使交感神经活性增强,血管收缩,从而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神经细胞受损,膜崩解,大量NSE从细胞内逸出释放入脑脊液及血液。②脑卒中后血-脑屏障受损,NSE可通过受损的血-脑屏障漏至血液中,这已被动物实验所证实[10]。③血肿的直接压迫,颅内高压以及脑水肿可致缺血性脑损伤的级联反应恶化,从而加重脑卒中的原发损伤,导致大量神经元坏死,引起或加重迟发性神经元损伤。④血肿内破碎红细胞的降解产物,血红蛋白的分解产物以及炎性介质等的毒性作用,均可致Ca2+超载、自由基连锁反应加重[11-13]。⑵下降的原因:①脑卒中后机体出于应急反应,通过各种途径使NSE的来源减少,并清除坏死神经元释放的NSE,使NSE浓度下降。②在缺血、缺氧状态下,由于神经元进行糖酵解,NSE消耗增加。③早期坏死神经元的NSE可能已经释放殆尽[14]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899KB,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