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10年第17期 > 正文
编号:11956210
BiPAP无创通气治疗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0年6月15日 沈 悦
第1页

    参见附件(1340KB,2页)。

     [摘要] 目的:探讨双水平呼吸道正压通气呼吸机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8月~2009年1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86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经明确诊断后均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双水平呼吸道正压通气呼吸机治疗,对照组则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及呼吸兴奋剂,并对呼吸频率、心率及血压(BP)等变化,以及动脉血气分析pH、PaO2及PaCO2等的变化情况,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72 h后PaO2明显提高,而PaCO2明显降低,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72 h后心率和呼吸频率均明显降低,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双水平呼吸道正压通气呼吸机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Ⅱ型呼吸衰竭,其疗效确切,效果显著,且创伤性小,并发症少,是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首选疗法。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病;Ⅱ型呼吸衰竭;BiPAP

    [中图分类号] R563.8[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3-7210(2010)06(b)-131-02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一种可以预防可以治疗的临床常见型疾病,有一些明显的肺外效应,可加重一些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以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为特征,并呈进行性进展,同时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等症,从而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健康[1]。传统上常采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IMV)治疗,但患者创伤性大,并发症多,效果并不理想。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医疗设备的进一步完善,双水平呼吸道正压通气(BiPAP)呼吸机被广泛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治疗[2]。因此,为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的治愈率,特对我院2008年8月~2009年12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进行了双水平呼吸道正压通气呼吸机无创通气治疗,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8月~2009年1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86例,其中,男46例,女40例;年龄38~82岁,平均(52.43±4.87)岁;病程5~22年,平均(8.62±2.23)年,全部患者均经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Ⅱ型呼吸衰竭诊断标准确立诊断。治疗前全部患者均经病史调查、常规体检和实验室检查,排除昏迷、休克、严重心脏疾病、中重度肺大疱及未控制的胃肠道出血等其他全身性疾病。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两组患者在年龄、病情、病程及临床表现等方面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两组患者经明确诊断后,均给予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祛痰剂、抗生素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双水平呼吸道正压通气呼吸机进行治疗,设定参数选用同步/时间模式(S/T),备用的呼吸频率为10~15次/min;吸气压(IPAP)从6 cm H2O(1 cm H2O=0.098 kPa)开始逐渐增加,在15~20 min内逐渐增加至8~10 cm H2O;呼气压(EPAP)设定为4 cm H2O,吸氧浓度为35%;通气时间为每日6~10 h,并在持续低流量吸氧状态下完成。对照组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及呼吸兴奋剂。

    1.3 评价指标

    详细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生命体征,包括意识、呼吸频率(RR)、心率(HR)及血压(BP)等变化,以及动脉血气分析pH、PaO2及PaCO2等的变化情况,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其中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72 h后血气分析情况的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72 h后pH值无明显变化,而PaO2明显提高,而PaCO2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72 h后血气分析情况的比较(x±s)

    与对照组相比,*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72 h后心率和呼吸频率的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72 h后心率和呼吸频率均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72 h后心率和呼吸频率的比较(x±s)

    与对照组相比,*P<0.05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病是临床上呼吸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急性发作期常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特别是出现肺性脑病时,如不积极改善通气,往往预后极差[3]。Ⅱ型呼吸衰竭是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呼吸肌疲劳和营养状况低下的常见并发症,也是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4]。近年来,其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数不断增加,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而在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研究中,呼吸肌疲劳的问题日益受到重视,因此,使得呼吸机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方面显得尤为重要。

    双水平呼吸道正压通气呼吸机与传统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相比,具有创伤性小、并发症少等优点[5]。其作用机制是在吸气时以吸气压作为压力支持通气,可以克服气道阻力,减轻呼吸肌疲劳,增加肺泡通气量;而呼气时则给予呼气压,相当于呼气末正压的作用,可对抗内源性呼气末正压,减少呼吸功耗,防止细支气管陷闭,使患者轻松呼出气体,降低肺泡残气量,促进肺泡内气体均匀分布,改善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

    本研究结果表明,双水平呼吸道正压通气呼吸机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疗效确切,效果显著,且创伤性小,并发症少,可使心率和呼吸频率明显降低,同时还能提高PaO2,降低PaCO2水平,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Ⅱ型呼吸衰竭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340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