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10年第17期
编号:11956183
张澍:给心律失常患者带来“心”的希望
http://www.100md.com 2010年6月15日 《中国医药导报》 2010年第17期
     心律失常是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心脏疾病之一,也是临床医生多年来一直努力攻克的一座“堡垒”。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以下简称“阜外医院”)心内科主任兼心律失常诊治中心主任张澍教授,多年来专注于心律失常的诊治研究,让无数心律失常患者的心脏恢复了正常的节律。在他的带领下,该院心律失常诊治中心已发展成为目前国内最大、在世界范围内也位居前列的心律失常介入治疗中心。

    求学:从苏州到美国

    1959年5月,张澍出生在一个风光秀美的苏北小镇。他的家庭可以称得上是医学世家,其祖父和父亲都做了一辈子的医生,所以,张澍从小就知道医生可以帮助患者解除病痛,可以帮助穷人度过难关。受家庭医学氛围的影响,年少的张澍对医生职业充满了向往。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后,张澍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苏州医学院。当时他所在的地区有300多人参加考试,最后只有两名被录取,张澍即是其中之一。

    品学兼优的张澍在大学里担任过病理生理学、诊断学、内科学等多门课程的课代表,平日里他经常和老师们交流,也开始接触国外相关文献。他如同一棵树扎根在“医学”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努力汲取着知识的养分,不断成长。毕业后,张澍以优秀的成绩留校,成为苏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的一名内科医生。年轻的他对未来充满憧憬,他立志要做一名医德高尚、医术超群的医生。
, 百拇医药
    工作一年后,张澍在医院和科室领导的支持下,考取了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临床电生理专业,师从陈新教授和孙瑞龙教授。

    1987年,赴美国留学8年的我国著名心血管内科专家陈明哲教授,回到北医三院开创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并扩建心内科。恰逢硕士研究生毕业的张澍,作为引进人才加入到北医三院心血管内科,建立临床电生理室,开展心律失常的现代治疗。1993年,张澍被任命为北医三院心内科副主任;1995年,他被国家公派赴美国留学。

    谈到留学的3年时光,张澍说,在美国不仅学习到了专业知识,还了解到美国的现代科学理念,先进的医学管理流程。张澍在美国参加了全美多中心合作的“心脏性猝死预测及预防”大型研究项目,并担任“急性心肌缺血时室性心律失常机制研究”的课题负责人,其研究成果多次在国际会议上报告,发表论文多篇。1998年年底,张澍应邀与美国Taxes Heart Institute心脏科合作进行移植胚胎心肌细胞电生理功能的研究。
, http://www.100md.com
    事业:两难选择后的学科建设

    1999年,回国后的张澍又面临一个两难的选择,阜外医院想请他去开展临床电生理研究,但他的心里很矛盾:“毕竟是北医三院把我送出国,培养了我;但阜外医院也是我曾经学习和工作过的地方啊!”正在他为难之时,两家医院的领导之间进行了沟通,北医三院答应让张澍去阜外医院工作。压在张澍心里的“石头”放下了,他转念一想,无论在哪里,都是为国家工作,都是为了学科的发展。

    阜外医院临床心脏电生理研究室是国内唯一专门从事心律失常的诊疗中心, 老一代专家如陈新教授、孙瑞龙教授、王方正教授早先已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然而,面临发展和竞争,20世纪末该领域的研究和人才相对还较薄弱,张澍来到阜外医院以后,运用他在美国留学期间学习到的创新思想,带领他的团队,以“国内第一,国际先进”为科室发展的目标。2003年,阜外医院临床电生理研究室正式更名为“心律失常诊治中心”,由张澍担任中心主任。经过多年的努力,张澍教授和他的团队将该心律失常诊治中心建设成了国内最大规模、亚洲第一、国际领先的专门从事疑难复杂心律失常治疗的机构。2009年,该中心完成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和射频消融手术达3300例,有效治疗了各种房性、室性、缓慢、快速心律失常。
, http://www.100md.com
    多年来,张澍教授先后主持承担了国家“十五”、“十一五”攻关课题,担任“973”重大心血管病防治项目课题组组长,还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重点学科项目等8项国家级、部级及国际多中心合作项目。其研究课题《心脏起搏和ICD预防致命性心律失常临床应用研究》及《房颤的基础和临床》分别荣获2003年、2004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目前,在他的团队中共有主任医师10名,主治医师和副主任医师20名,博士生导师7名,培养了数十名研究生、 数百名来自国内其他医院的进修医师,还为印度、泰国、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培训了多名专科医师。

    作为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张澍教授考虑更多的是整个行业的发展,他说,“即便我们中心自己发展得好,如果国家整体技术水平不高,我们也难以走向国际。”

    据张澍教授介绍,他回国后发现国内开展心脏心律失常介入治疗的医院不多,并存在着管理不规范、专科医师少等问题。他认为,建立规范,培训一批心电生理和起搏专科医师是迫切需要做的工作。2004年,在张澍教授的呼吁下,中华医学会成立了心电生理和起搏专科医师培训中心(以下简称“培训中心”),并由张澍担任主任。培训中心的目标是针对我国心电生理和起搏方面的发展状况,在国内更好地开展心电起搏临床工作,与国际接轨,与国际同步,使我国医生能规范地掌握和国外同步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使心脏病患者能享受到规范和先进的医疗新技术带来的好处。
, http://www.100md.com
    培训中心成立后,制定了各种心脏心律失常介入技术指南,并在上海、广州、武汉、成都等地陆续建立了几家培训基地。该中心的培训工作得到了卫生部的重视,与此同时,卫生部医政司颁布了《心血管疾病介入技术诊疗管理规范》,强调了开展心血管疾病介入技术的医疗机构的资质,确定了准入标准。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培训中心在全国54家三甲医院建立了培训基地,应用卫生部统一制定的规范开展培训。作为心血管疾病介入技术诊疗管理工作组组长,张澍积极带领一批国内顶级专家,帮助卫生部制定相关培训大纲、培训计划和考试考核方案。2009年度,经培训结业的第一批学员有70多人。

    谈到心律失常的治疗,张澍教授说,一直以来药物治疗心律失常效果不是很好,介入治疗的发展使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有了质的飞越。心律失常的介入治疗包括射频消融技术和安装心脏起搏器。据记者了解,阜外医院心律失常诊治中心多年来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其技术水平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各种疑难复杂的心律失常在这里都可以得到有效的治疗。作为国际心电生理和起搏学会理事、亚太心律学会中国委员,张澍教授经常应邀到国外讲学、交流。2009年,受亚太心理学会委托,张澍教授担任第二届亚太心律学大会组委会主席,来自亚太国家和欧美国家以及国内3000多名专家、医师出席了大会, 这既是一次心律学的国际盛会,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心律学研究的成就。
, http://www.100md.com
    为了将心律失常的知识向广大民众宣传,使人们能自觉地预防和认识心律失常,尤其是那些危重患者,2009年,张澍教授在卫生部疾控中心和心血管病防治中心的支持下,启动了以“健康心跳健康心”为主题的心律失常宣传周活动,有效地推动了我国心血管疾病健康教育事业的发展;同时,张澍教授还和美国心脏协会合作在阜外医院建立了心脏急救技能培训中心,面向普通民众,尤其是心脏病患者的家庭成员, 教授他们如何抢救因严重心律失常导致的心脏骤停的患者,造福人民,造福社会。

    感悟:“起死回生”背后的责任

    做了多年的心内科医生,张澍教授说,心脏疾病来势凶猛,心内科医生与其他内科医生相比要承受更多的压力与挑战。“心内科医生应该有像外科医生一样的精力、智力和体力”,他说,抢救心脏病患者要争分夺秒,这对任何一句医生而言,确实都很有挑战性。有的患者明明心脏停跳了,也可能被成功救活,即所谓的“起死回生”,通常这个时候医生会倍感成功;而也许刚刚还在手术台上讲话很好的患者,下了手术台就突然死亡了,这对医生来说也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张澍说,复杂心律失常患者的治疗还是医学上的难题,他感觉到了自己身上的担子之重,“医学技术的发展不像某些领域那样突飞猛进,它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 http://www.100md.com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张澍教授也关心着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他认为,社会上有“医改失败”的说法,对此他并不赞同。“全世界都在摸索新的医改模式,什么叫医改成功,到什么程度是成功?没有成功的具体标准,也就谈不上失败。”张澍认为,任何改革都是不断探索的过程,医疗改革也是如此,只能在探索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不能因为目前出现一些问题就武断地说“医改失败”了。他说,医改能否成功,重点是将政策落在实处,让老百姓看到政策落实的情况。

    身兼数职的张澍教授还担任着博士生导师的教学工作,他认为对医学生的培养,更应重视其思想教育。他强调“先做人,后做事”,只有在思想上达到一定的高度,才能将工作做得更好。

    展望科室未来的发展,张澍说:“面临挑战、竞争和压力,我们不仅要做到最大,更要做到最强。我们要继续保持优势,建立一支基本功扎实,技术能力强,具有一流学术水准的团队。”

    专家简介

    张澍(1959-),男,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内科主任兼心律失常诊治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政协委员。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全国心脏起搏专家组组长,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专科医师培训中心主任,卫生部心血管介入诊疗管理专家工作组组长,并在国内外多家专业报刊担任副主编、编委。

    张澍教授多年从事心内科、心律失常的临床和科研工作,先后承担国家级、部级及国际多中心合作项目8项。其研究课题《心脏起搏和ICD预防致命性心律失常临床应用研究》及《房颤的基础和临床》分别获2003年、2004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08年获中华医学奖二等奖。目前发表论文100余篇。, 百拇医药(王继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