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10年第7期 > 正文
编号:13194901
脑血管病急性期实施流程化康复治疗安全性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10年3月5日 李 姝,孔红涛,何 蕴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探讨脑血管病急性期实施流程化康复治疗的安全性。方法:选择214例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A(观察组)、B(对照组)两组,分别对急性期(1~10 d)的患者(观察组)和发病16~25 d的患者(对照组)按康复流程进行一个月的康复治疗,观察其训练前、训练中、训练后的意识、血压、心率、布氏偏瘫恢复分级(Br-stage)、心电图和皮下血氧饱和度(皮下SpO2)变化。康复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15和30天进行Barthel指数评价。结果:观察组共有20例发生不良事件,对照组有11例发生不良事件,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治疗前两组Barthel指数评分无差异,治疗后观察组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血管病急性期实施流程化康复治疗安全性确切,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明显提高。

    [关键词] 脑血管病;急性期;流程化康复治疗;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 R4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3(a)-038-02

    国内脑血管病急性期实施流程化康复治疗的报道不多,其安全性尚缺乏研究,影响了脑血管病急性期流程化康复治疗的推广应用。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脑血管病急性期实施流程化康复治疗的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入选标准

    ①所有患者均符合全国第四次脑血管学术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1],并经头颅CT或MRI确诊的脑梗死、脑出血(包括微创锥颅术后)、腔隙性脑梗死、脑栓塞患者;②年龄18~85岁;③生命体征稳定,神经体征不再进展;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12 分以上;④接受临床常规治疗;⑤志愿参加本研究项目者。

    1.2 排除标准

    ①蛛网膜下腔出血;②有严重心肺疾病;③严重营养不良。

    1.3 一般资料

    将2008年6月~2009年5月我院神经内科住院且符合上述入选和排除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观察组(发病1~10 d开始康复治疗),共112例,其中,男68例,女44例;平均年龄61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