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09年第28期
编号:11867026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栓调节蛋白水平及临床意义
http://www.100md.com 2009年10月5日 黄丽红 郭 民 侯纯荣 孟 春
第1页

    参见附件(1380KB,2页)。

    黄丽红 郭民 侯纯荣 孟春 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

    【摘要】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栓调节蛋白(TM)水平变化,并结合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测定经CAG证实为CHD患者(CHD组,n=56)的TM浓度,且与CAG结果正常组(对照组,n=30)的血浆浓度比较,分析两组间TM浓度的关系及CHD(AP、UAP、AMI)组中TM浓度与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结果:对照组、AP组、UAP组、AMI组TM浓度依次增高,分别为(20.24±7.09)、(50.14±8.92)、(69.18±8.12)、(90.19±10.32)pg/L;CAG为单支、双支、三支病变者,其浓度亦依次增高,分别为(50.14±8.92)、(71.34±8.18)、(91.16±9.14)pg/L。结论:CHD患者TM浓度明显升高,且随病变程度加重及冠脉病变范围的扩大而升高。

    【关键词】 冠心病 血栓调节蛋白 冠状动脉造影 冠脉病变支数

    【分类号】R541.4

    急性心肌梗死(AMI)、不稳定性心绞痛(UAP)及心脏缺血性猝死等统称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近年来,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病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研究发现,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及血小板聚集功能亢进在其发病中起重要作用[1]。内皮功能失调是一个全身性的功能改变,内皮
------
     [摘要]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栓调节蛋白(TM)水平变化,并结合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测定经CAG证实为CHD患者(CHD组,n=56)的TM浓度,且与CAG结果正常组(对照组,n=30)的血浆浓度比较,分析两组间TM浓度的关系及CHD(AP、UAP、AMI)组中TM浓度与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结果:对照组、AP组、UAP组、AMI组TM浓度依次增高,分别为(20.24+7.09)、(50.14±8.92)、(69.18±8.12)、(90.19±10.32)pg/L;CAG为单支、双支、三支病变者,其浓度亦依次增高,分别为(50.14±8.92)、(71.34±8.18)、(91.16±9.14)pg/L。结论:CHD患者TM浓度明显升高,且随病变程度加重及冠脉病变范围的扩大而升高。

    [关键词]冠心病:血栓调节蛋白;冠状动脉造影;冠脉病变支数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09)10(a)-025-0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380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