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09年第2期 > 正文
编号:11727420
早期肠内营养在胃切除术后的应用
http://www.100md.com 2009年1月15日 王蔚蓝 李建华 纪 岩 路东梅
第1页

    参见附件(214KB,2页)。

     [摘要]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在胃切除术后患者救治中的效果。方法:对我院普外科2006年1月~2008年2月收治的19例胃切除术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早期肠内营养患者术后并发症、肠蠕动、肠鸣音时间及患者手术前后血浆蛋白和血红蛋白的变化。结果:19例患者均未发生术后并发症,血浆蛋白和血红蛋白在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下降。结论:对胃切除术后患者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治疗,不但可给机体提供营养素,还可促进胃肠蠕动,有利于恢复胃肠道功能,增加蛋白合成,加速吻合口的愈合,对术后康复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胃癌;胃切除;肠内营养

    [中图分类号] R656.6 [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7211(2009)01(b)-162-02

    及时有效的营养治疗是促进生长发育和保证身体进行各种生理活动的重要条件。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临床上通常采用手术切除的方法来治疗,而术后的营养治疗又非常重要。过去对于胃切除患者,一般均采用肠外营养,通过静脉输入营养液,但是,长期禁食或肠外营养使肠道因为缺乏食物的刺激而发生肠蠕动受到抑制,从而导致并发症的发生,所以,我们采用早期肠内营养,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胃切除术后早期,机体处于高分解、负氮平衡状态,如能及时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对术后消化道功能的恢复和预防术后并发症等能起到重要作用。本文就我院2006年1月~2008年2月19例胃切除术后患者行早期肠内营养治疗的体会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19例患者,其中,男15例,女4例;年龄28~78岁,平均64.5岁;胃窦恶性肿瘤10例;胃体恶性肿瘤5例;胃底恶性肿瘤4例,均采用胃癌根治术。

    1.2 方法

    19例患者术后第2天(肠鸣音恢复正常)开始肠内营养,开始用生理盐水500 ml经鼻饲管滴注,如无不适反应,第3天给予能全素营养制剂,根据年龄、身高、体重、应激情况计算并换算到输注速度为100 ml/h,用恒温器将营养液温度控制在25~30℃,输注速度不宜过快。在治疗过程中,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肛门排气时间,有无腹胀、腹痛以及腹泻)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包括肺部感染、切口感染、腹腔脓肿、吻合口瘘等),监测患者的血常规、血生化和血浆蛋白。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SAS统计软件对术前及术后第8天早晨抽血查血浆蛋白和血红蛋白的变化进行t检验。

    2 结果

    所有患者均耐受了术后早期肠内营养,19例患者术后12~30 h肛门排气,均未发生严重腹泻、腹胀及吻合口瘘、切口感染等术后并发症,均痊愈出院,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12 d。手术前后血浆蛋白和血红蛋白无显著性差异,见表1。

    表1 手术前后血浆蛋白和血红蛋白的化验结果(g/L)

    3 讨论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肠内营养被广泛应用于我国的临床治疗。肠内营养是一种比较安全的生理性给养途径,刺激免疫球蛋白与胃肠激素的分泌;减少应激状态下的高分解代谢,促进体内蛋白质合成,术后通过肠内营养支持不但可给机体提供营养素,还有助于维持肠黏膜细胞的正常结构与功能的完整性,维持肠道固有菌群的正常生长,保持肠道黏膜的屏障作用,预防肠道细菌移位[1],从而减少感染和应激性胃肠道出血的发生[2]。

    观察结果显示,19例患者术后12~30 h肛门排气,均较早。肠鸣音恢复后即开始肠内营养治疗,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快[3],血浆蛋白和血红蛋白与术前相比无明显下降。19例患者均未发生腹泻、腹胀、腹痛等并发症,这与严格控制输注速度有关[4]。

    有文献[5]报道,术后24 h甚至胃肠术后6 h给予肠内营养也是安全的。尽管术后患者的胃和结肠功能可能减弱,但小肠功能通常在术后几小时已恢复正常[6]。

    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支持,能增加热能和蛋白质,纠正负氮平衡,降低术后并发症,保护胃肠道黏膜,改善全身营养状况,促进肠道功能的恢复,因此对胃癌根治术后有全部或部分肠功能的患者行早期肠内营养是安全有效的,并不会增加胃肠负担,反而有助于患者术后肠道功能的恢复,促进肛门排气、排便,而且还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7,8]。

    基于以上观察研究,笔者认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胃切除术后临床治疗中有助于胃肠道功能恢复,有效保护肠道黏膜功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营养支持途径,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参考文献]

    [1]黎介寿.加强对肠屏障功能障碍的研究[J].中华医学杂志,1999,79:581-582.

    [2]彭承宏,彭淑牖,江南川,等.胃癌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5,15(6):346.

    [3]新裕,刘寒.肠内营养与胃肠动力[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3,23(2):81-82.

    [4]张思源,刘燕萍.胃肠内营养支持的并发症[J]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14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