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08年第29期 > 正文
编号:12744856
最高法:非法采血致五人以上染乙肝可判无期等
http://www.100md.com 2008年10月15日 中国医药导报2008年第29期
     政策法规

    最高法:非法采血致五人以上染乙肝可判无期

    本刊讯自9月23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非法采供血液等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造成五人以上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根据解释,对未经国家主管部门批准或超过批准的业务范围,采集、供应血液或者制作、供应血液制品的,应认定为刑法第三百三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的“非法采集、供应血液或者制作、供应血液制品”。对非法采供血液刑事案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认定为刑法第三百三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的“造成特别严重后果”,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一是因血液传播疾病导致人员死亡或者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二是造成五人以上感染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梅毒螺旋体或者其他经血液传播的病原微生物的;三是造成五人以上重度贫血、造血功能障碍或者其他器官组织损伤导致功能障碍等身体严重危害的;四是造成其他特别严重后果的。

    研究进展

    仿真结肠镜有助肠道肿瘤早诊 最高5年生存率九成

    本刊讯 美国癌症协会、美国放射学会及美国多学会直肠癌工作组日前在美国就结肠癌、直肠癌筛查发布首个联合共同指导文件,文件指出使用仿真结肠镜(CTC)是50岁以上、具有潜在症候的成年人进行早期结肠癌、直肠癌及腺瘤性息肉诊断的恰当选择。CTC相对于结肠镜对身体的侵扰更少,同时患者也不必采取镇静措施,结肠穿孔的风险也会降低许多。

    我国卫生部影像装备专家组专家祁吉教授告诉记者,结肠癌、直肠癌致死的首要原因就是缺乏早期准确诊断。如果确诊时癌变尚处于肠壁范围内,其5年生存率可达90%;如果癌变已经扩散到邻近淋巴,则5年生存率为65%;如果癌变已经向全身转移,则5年生存率仅为9%。由于大部分结肠癌、直肠癌都以大肠内腺瘤性息肉为癌前病变,早期筛查和诊断因此显得尤为重要。早期筛查能使腺瘤性息肉在癌变前就被摘除,同时还能够确诊无症状的恶性肿瘤。

    研究发现分离寄生物与宿主新方法

    本刊讯近期研究显示,托尼·埃比斯特博士及其同事通过绘制特殊的“荧光”利什曼虫,发现了使寄生物质与其宿主细胞相分离的新方法,这极有可能促进蛋白生物学的进一步发展,帮助人们解密每年数以万计由寄生物质所致的死亡原因,并推动新型药物和疫苗的发展。

    研究人员将荧光剂注入感染的细胞内,并将其放置在可根据发光量大小对细胞成分实施分离的仪器中,通过对利什曼虫体内发光量大小进行监测,研究人员顺利将该寄生虫从感染的细胞中分离出来,感染率仅为2%,大大优于现今使用的分离方式。随后,研究人员又成功鉴别出了寄生利什曼虫体内的509种蛋白质。研究结果揭示了此种寄生物质的多种特性,所确认的蛋白质可为未来继续选择药物靶标提供完备的数据。同时,这种方法的成功也为日后分离其他细胞中的寄生虫奠定了坚实基础。

    医学新闻

    南阳市中医院更名为南阳市张仲景国医院

    本刊讯(本刊记者 王 伟特约记者 祖丽华)9月21日,南阳市张仲景国医院揭牌仪式在原南阳市中医院举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房书亭,河南省卫生厅副厅长、河南省中医管理局局长夏祖昌,南阳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郭庆之,南阳市人大副主任金星,南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张振强,南阳市政协副主席张中祥及南阳市卫生局领导参加了揭牌仪式。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房书亭说,南阳市张仲景国医院的成立标志着南阳张仲景医药文化品牌更加突出和响亮,也表明了南阳市重视中医药事业,推进实施张仲景医药创新工程,造福桑梓百姓的信心和决心。并希望张仲景国医院以此次易名升格组建为契机,充分利用仲景故里的优势,认真挖掘整理张仲景宝贵文化遗产,继承和发扬张仲景的医学思想,加强仲景理、法、方、药的医疗实践,进一步提高中医药服务功能和水平。

    河南省中医管理局局长夏祖昌对南阳市张仲景国医院的成立表示祝贺,并希望南阳市张仲景国医院坚持突出中医特色,积极实施“三名”战略,高度关注张仲景学术思想的研究,坚持临床实践与科技创新相结合,把医院建成张仲景学说研究的国家示范基地。

    国际性生理学学术盛会将首次在中国举行

    本刊讯中国生理学会将与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和英国的生理学会,于2008年10月19日至22日在北京联合举办“2008北京国际生理科学学术大会”。国际生理科学联合会(IUPS)、亚洲和大洋洲生理学会联合会(FAOPS),以及中国自然科学基金会均为这次大会的共同发起组织。

    “2008北京国际生理科学学术大会”是首次在中国举行的国际性生理学学术盛会。会议的宗旨在于展示五国生理科学研究的最新进展,探讨二十一世纪的生理科学发展趋势,推动五国及世界生理科学的进步及发展。大会的主题是“Physiology in medicine: Bridging bench and bedside”,也就是说,明确生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在实验室和临床之间架设桥梁。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及英国的生理学会均以组团方式参加,与会者共计500余人。本次大会将以大会报告、专题分会场报告、青年生理学工作者专场报告、一般口头报告及墙报展示等形式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