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消化内科 > 综合症 > 结肠易激综合征
编号:11598632
肠易激综合征的微观辨证研究进展
http://www.100md.com 2008年5月29日 《中国医药导报》 2008年第9期
     [摘要] 本文从胃肠激素水平、脑肠肽、前列腺素E2、核环核苷酸、微量元素水平等方面阐述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证型的微观辨证研究进展,并提出研究过程存在的问题,及对以后的研究进行展望。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证型;微观辨证

    [中图分类号] R256.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3(c)-033-02

    肠易激综合征(im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慢性功能紊乱性肠病,其临床特点为持久存在而间歇发作的腹痛、腹胀、排便习惯及大便性状的改变,经相关检查无器质性病变证据的综合征。中医认为本病属“泄泻”、“腹痛”或“便秘”的范畴。近年来,国内学者用现代科学手段探寻肠易激综合征的微观检测指标,为该病的微观辨证提供了一些有用的依据。现就近几年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以供同道参考。

    1肠易激综合征不同中医证型胃肠激素水平比较

    胃肠激素作为一类调节肽,对胃肠运动具有调节作用。据现代研究报道,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存在着某些胃肠激素的变化:乙状结肠黏膜内血管活性肠肽(VIP)、P 物质(SP)和胃动素(MTL)的含量异常,且存在微循环障碍。比较分析肠易激综合征不同中医证型胃肠道激素水平并总结其规律能够为本病的临床诊断和辨证分型提供参考和帮助[1,2]。

    陈芝芸等[3]通过实验研究证明:肝郁脾虚型患者血cGMP 低于脾胃阴虚型和正常对照组,PGE2 高于正常对照组。脾胃虚弱型患者cAMP/cGMP 高于正常对照组。研究提示:肠易激综合征不同中医证型间血PGE2、环核苷酸的变化有一定区别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17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