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05年第1期
编号:11105780
为了千百万肿瘤患者的生命
http://www.100md.com 2005年1月1日 《医药产业资讯》 2005年第1期
为了千百万肿瘤患者的生命
为了千百万肿瘤患者的生命
为了千百万肿瘤患者的生命

     王振国其人

    王振国,主任医师、研究员、多所大学的客座教授,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首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国际癌病康复协会会长、北京振国肿瘤研究中心主任、吉林省通化长白山药物研究所所长,是国内医学界集教授、研究员、主任医师于一身的著名专家。王振国从事抗癌药物研究和临床工作30余年,擅长对中晚期肿瘤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挽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因发明抗癌中成药及“冲击疗法”,先后获得六项国际大奖。在第38届尤里卡世界发明博览会上,荣获“世界发明最高个人研究奖”、获“将军勋章”、“骑士勋章”和“比利时王国荣誉奖牌”,为民族医药走向世界作出了突出贡献。他先后到20多个国家作过上百场抗癌学术报告。王振国是国家“七五”和“863计划”科研项目的负责人。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亲切接见王振国,对其研究成果及在抗癌领域取得的成就和作出的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将王振国载入《国际知识名流传略》。国内外上百家媒体多次报道了王振国教授攀登抗癌顶峰,挽救患者生命的感人事迹。人民日报出版社还专门出版了《雪飘无声—王振国的故事》一书。党和国家授予王振国的崇高荣誉及其在世界上所获得的奖项,都是按照严格的评审程序和原则,逐级评选所取得的。
, 百拇医药
    抗癌科研之路并不平坦

    1972年,王振国还是一个普通的农村见习医生,并没有搞抗癌药物研究。只是因为一件偶然的事情,促使他走上了抗癌药物研究的艰辛历程。1972年的一天,王振国刚踏进病房,一个女孩突然跪倒在他面前,泣不成声地苦苦哀求:“大夫,求求你,救救我妈,救救我妈吧!”泪水,顺着她的双颊流淌,目光,充满着悲哀和渴望。这个12岁女孩的母亲,已经到了肝癌晚期,即使自己是一名正式医生,也拿不出什么特效药来挽救女孩母亲的生命。这是医学的悲哀呀!王振国的心灵被震撼了。他将女孩轻轻扶起,默默地立下誓愿,一定要用长白山的中草药救助天下所有的癌症患者!正是从那时起,王振国在崎岖险峻的抗癌道路上,开始了勇敢艰难的跋涉。

    在接下来的岁月中,王振国无论走到哪里,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忘不了心中的宏愿,忘不了对抗癌中药的研究。

    他刻苦学习中医药理论,搜集了1200多种偏方、验方,查阅《本草纲目》等书籍,自己组方,在小白鼠身上做试验。为检查药量的毒性,自己亲自服用,并把配制好的药物拿到天津药物研究所找人搞毒理、病理试验,试验结果很好。专家认为该药前景看好,这给王振国增强了勇气和信心。当时王振国在党委机关工作,白天例行秘书工作职责,晚上加班搞抗癌药物研究。因为经费不足,研究极其艰难。这时,他听说国家科委来人了,市委领导鼓励他向科委领导汇报,并得到了科委领导的支持。该研究成果首先在市、省进行临床试验。因为经费短缺,是省药监所组织人帮助搞的临床验证。由于疗效不错,经市、省科技部门推荐,“复方天仙胶囊(天仙丸)”被列入国家“七五”科技重点攻关项目。当时某医院两位专家说,长白山药物研究所是民营小科研单位,王振国资历浅,不能作为本项目负责人。国家科委主管立项工作的负责人就此征求王振国的意见。王振国说:“我是该药的发明人,如果我不是该项目的负责人,我就退出。”这位负责人说:“你说得有道理,我去协调此事。”最后,他被确定为这个项目的负责人,由国家科委拨款30万元进行临床研究。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药物的检测和实验必须由国家指定的药品实验和临床研究单位实施,任何个人的检验行为都不能认作有无药效的依据。该药物正是由国家指定的科研单位和临床机构进行试验,经国家药政部门批准的。15年磨一剑。王振国凭着长白山汉子的钢铁意志,终于在抗癌药物研究上大获成功。1987年,由他历经15载、集数十种长白山中草药研制的“复方天仙胶囊(天仙丸)”通过了国家级鉴定和国家卫生部的新药审评,成为我国实行新药审评制度以来第一个通过审评的中药抗癌药物。
, 百拇医药
    1989年12月,由国家科委组织,王振国参加了比利时尤里卡世界发明博览会。在会上,王振国获得了惟一的“世界个人发明最高研究奖”,并同时获“将军勋章”、“骑士勋章”和比利时王国荣誉奖牌。王振国为中华民族争了光,这是国人的骄傲。回国后,国家科委和新华社组织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在1989年那样的社会背景下,国家有关部门如此重视这一成果,足以说明,该奖项不仅本身具有科学价值,同时也有其政治意义。

    “复方天仙胶囊”的诞生,引起了国内外的重视。外国人要用3000万美金买这个品种,王振国没卖。他认为,这是中国人的发明,要为中国人的健康服务。后来,他们就来中国倒卖这种产品。上个世纪90年代初,为了方便患者服用,王振国在“天仙丸”组方的基础上,研制成功了“天仙液”,经吉林省卫生厅批准,用作出口产品。台湾一位客商早就想引进“天仙液”这个产品。由于当时他们不太了解该产品的疗效,便于1996年,由台北医学院附设医院肿瘤科邱仲峰主任的推荐,通过台北FRC生物医学研究中心的关系,分别委托美国BRI医学研究所、中国科学研究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等部门,将“中国1号天仙液”用代名FRC001,让参与研究者在不了解产品名称的情况下只知道FRC001,而不知是“天仙液”,以“公正、客观”原则来进行实验。香港中日飞达(台商的公司)后又把验证的结果转交给了王振国,让他在其《肿瘤治疗与康复》一书中转载。由于政治因素,两岸不能直接进行贸易往来,药品在台湾销售,只是在民间进行少量的交易。尽管受到台湾当局的抵制,并没有打消台湾同胞将这个产品推向全世界的意志。目前,在美国、日本、泰国、印尼、马来西亚、澳大利亚、菲律宾和我国香港、台湾都有销售。
, http://www.100md.com
    抗癌中药走向世界是国人的光荣

    “天仙丸”面向市场后受到肿瘤患者的欢迎,为患者减轻了痛苦,延长了生存期,提高了生存质量。到现在,还有成千上万因服用“天仙丸”而存活下来的患者,这是对王振国最大的安慰。虽然近些年来对王振国和他研制的“天仙丸”议论较多,为他在抗癌药物的研究上增加了压力,但是,每当王振国看到服用“天仙丸”而获得新生的癌症患者,便坚定了信念,鼓起了更大的勇气。1995年,他在自己创办的长白山药物研究所基础上,创办了生产抗癌中药的工厂、医院,移植了一些品种,改进了用药方法,提高了疗效。近些年来,他又加大了科技创新的力度,研究开发出国家二类中药抗癌新药“白花蛇舌草静脉注射液”、“缝裂层孔菌深层发酵提取抗癌免疫增强剂PUS”,国家六类中药抗癌新药“麝蟾胶囊”和国家“863计划”引导项目“银甘黄(冻干粉针)”等项目。

    每当王振国接到国外的一些奖项时,他都认为:“这不光是对我研究中药抗癌药物的鼓励,而且也是对中华民族中医中药的肯定。”早在1986年,王振国和美国有关科研单位进行合作研发,并将部分产品出口到美国。王振国研发的抗癌中药不仅引起了美国癌症生物协会、美国癌症治疗协会等科研部门专家的极大关注,也得到了服用该药的美国患者的认可。王振国认为,这是一件大好事。中美之间的民间医药交流,为国药走出国门做出了一定贡献。
, 百拇医药
    荣誉是光荣更是责任

    因为发明了“复方天仙胶囊”,1990年王振国被评为中国首届“十大杰出青年”。当他听到这一消息的时候,没敢相信,怀疑是重名。想不到在偏僻小城搞科研、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能获得这么高的国家荣誉。后来他到北京参加表彰会时,在团中央和全国青联召开的一次座谈会上获悉,部分代表谈到了投他票的原因时,他才明白:认为他没有什么背景,是靠自强不息,克服重重困难抗癌症,为人类作贡献的精神,使代表们投了他的票。

    到现在,王振国都非常感谢全国人民对他的信任。他在一次电视节目中说过:“我被评为中国首届十大杰出青年的最大好处是,一点坏事也不敢干,就怕辜负了全国人民的期望。我也感谢参加研究的各医院、科研单位和各位专家,没有他们的支持,我王振国就不会取得今天的成就,就不会承担国家863计划科研项目。我心里从来没有忘记他们。在这里,我要向这些老专家、老前辈表示衷心的谢意。”

    作为一名医生,神圣的使命感和崇高的责任感,一次次地激励和鼓舞着王振国。不断同癌魔进行顽强的搏击,哪怕是倾毕生精力,也要努力去挽救更多人的生命。这些年,王振国和他的同仁为很多晚期癌症患者治病。虽然多数人开始用药和用药的一段时间内症状有所改善,但是后来还是因没有控制住病情发展而去世,但对于这些患者来说,也起到了延长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的作用;也有相当一部分人,通过王振国的治疗活了下来,已生存了5年~10年以上。如北京的梁淑英、赵振符、伊波,黑龙江的孙玉晶,兰州的杨帆,河南的马冠仁,广东的唐怡枕等。这些人能在癌症晚期的状况下活下来,应该说是中药的奇迹,也是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奇迹。王振国认为,中医中药在治疗肿瘤方面,绝不只是起辅助作用,也起治疗作用。西医对中药到底能不能治癌,至今还在争论中。王振国认为这很正常。只有医学界的争论,才能促进祖国医学的发展,但把西医的观点强加给中医是不公平的,也是不科学的。我们要用科学的治癌观面对现实,攻克癌症。
, http://www.100md.com
    抗癌事业呼唤良好环境

    中药抗癌的科学研究,是一个不断发展的事业,需要几代人的努力,也需要全社会的理解与支持。

    1988年,“复方天仙胶囊”经卫生部批准投产后,全世界已有300多万人用过振国集团的抗癌药。那时,全国的肿瘤医院在手术后和放、化疗时使用该药,也有失去放、化疗机会单独使用该药的肿瘤患者。这300万人,其中200万人是1988年1998年10年间统计的数字。那时,一个患者每月用药费在200元左右,该产品由另一厂家生产,振国集团只获取少量科研费。2000年以后,王振国发明“冲击疗法”,个别人用了这种方法,采取大剂量综合治疗,费用稍高一些,一年4万~5万元。大部分患者用药每月在500元~1500元左右。有人说,“那种药每支成本几毛钱”,这也不切合实际。因为“生产老百姓能吃得起的好药”是振国集团所追求的目标。

    王振国认为,肿瘤治疗是综合的、社会的治疗,不能单走医院治疗的路子。例如“非典”,没有全社会的预防,单靠防疫人员是不行的。医学发展到今天,应该消除“癌症是不治之症”的错误观点,树立癌症有办法治疗的正确观念。要普及防癌科学知识,改变不良生活习惯;要推动政府加强防癌工作,支持国家的防癌计划,开展癌病普查,早诊断,早治疗;要调动癌症患者自己与癌病斗争的积极性;要像防“非典”那样防癌症,成立国家和民间相结合的防癌机构,使癌症治疗从医院走向心理和社会综合治疗的道路。王振国再一次告诉大家:癌症不可怕,癌症可防可治。, http://www.100md.com(谢晓林 付永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