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健康文摘·新医学学刊》 > 2007年第8期
编号:11537769
血栓通治疗缺血性卒中96例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07年8月1日 《中外健康文摘·新医学学刊》 2007年第8期
血栓通治疗缺血性卒中96例疗效观察

     【摘 要】 目的为了明确血栓通治疗缺血性卒中的疗效,作者对96例缺血性卒中病人进行了对比观察。方法 两组病人中接受神经科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治疗组96例用血栓通注射液治疗,对照组80例用维脑路通注射液治疗。用药前及用药后3周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血栓通治疗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血栓通注射液对治疗缺血性卒中具有较好的疗效,且副作用小,是一种临床价值较高的理想新药。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血栓通注射液

    【中图分类号】R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085(2007)05-0495-01

    缺血性卒中的临床发病率较高,目前尚无成熟的治疗方案来防治脑梗死的发生及其神经功能的丧失。我国对缺血性卒中急性期的药物治疗方法为溶栓、抗凝、抗血小板等,而溶栓、抗凝治疗未发现其利大于害的依据,故不主张常规应用。为寻找安全有效的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药物,作者对96例老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应用的血栓通的疗效进行观察。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1)血栓通治疗组:2000年9~2001年9月临床诊断为急性缺血性卒中,且经脑MRI或脑CT证实的住院病人96例,其中男85例,女11例,年龄60~85岁,病程0.5~7天,平均病程1.3天。(2)对照组:1996年1月~1999年12月,住院病人80例,男68人,女12人,年龄60~81岁,病程0.5~7天,平均病程1.1天。根据卒中病人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治疗组(21.5±2.6)分,对照组(20.4±13.1)分,两组病人的意识、智力,肢体瘫痪等情况无明显差异。

    1.2方法两组病人均接受神经科常规药物治疗,包括应用甘露醇、口服阿斯匹林和强心利尿对症处理。治疗组予以血栓通注射液10m溶于5%葡萄糖或0.9%生理盐水250ml 中静点,每日1次,3周为一个疗程。血栓通采用内蒙古甘旗卡产品。对照组予以维脑路通0.4g溶于5%葡萄糖或0.9%生理盐水250ml中静点,每日1次,3周为一个疗程。

    1.3疗效评定标准 按神经功能缺损分的减少及病残程度进行评定。基本治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0%~100%,病残程度0级;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89%,病残程度1~3级;进步:功能缺损减少18%~45%; 无变化: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之内。

    2 结果

    两组病人均治疗3周,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疗效比较见表(用卡方检验)。治疗组仅有两例发生皮疹,停药后即消失。

    3 讨论

    老年人缺血性坐中在急性期应用溶栓、抗凝、扩血管治疗,常易导致梗塞后出血及加重脑水肿。因此我们在应用甘露醇、阿斯匹林及对症降压、利尿治疗的同时,给予中药血栓通联合治疗。血栓通注射液的主要成份是三七总皂甙,是从我国传统中药三七中提取的有效活性成份。缺血性卒中相当于中医中风中之中腑,如治疗不及时或不得当,则能发展为中脏。中脏相当于西医的血性卒中,中腑中脏均属内风,其本在肝肾阴虚,其标轻则表现为脉络瘀阻;重则表现为肝风挟痰或肝风化火迫血妄行而致清窍蒙闭,急则治其标,故前者治疗应通络活血化瘀,而后者则为清肝熄风开窍,二者的治则及预后均大不相同。因此,在治疗前者时选 用药物必须注意不致引发后者,即活血不应引发活血化瘀,止血而不留瘀,活血化瘀而又不致引发出血。《医学衷中参西录》谓其“善化瘀又善止血妄行,病愈后不至瘀血留于经络”,且消肿亦包括消脑水肿。近代医学研究表明,该药能够增强机体功能,增加脑出流量,扩张血管,降低动脉血压,降低心脏耗氧量,改变微循环,抵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粘度,降血脂,有效改善梗塞灶的供血。本组疗效表明:血栓通注射液对治疗缺血性卒中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其疗效优于传统治疗方法,且副作用小,是治疗和预防老年人缺血性卒中的理想新药。

    参考文献

    [1] 潘家祜,张磊.脑梗死的药物治疗【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1999,18(4):223-235

    [2] 朱汶梅,刘鸣.第六届欧洲卒中年会简介【J】.国外医学脑血管分册,1997,5(6):365

    [3] 卫生部医政司主编,病种质量控制标准(试行草案)北京【S】: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1992:39-41, http://www.100md.com(王惠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