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家庭科学·新医学》 > 2009年第2期
编号:11883307
归脾汤加味治疗RA伴中度贫血100例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09年2月1日 《家庭科学·新医学》 2009年第2期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对称性多关节病变为主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中晚期可出现关节不同程度的僵硬和畸形,致残率较高,多数患者伴有轻、中度正细胞性贫血。笔者应用归脾汤加味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伴中度贫血,临床疗效确切,现将2005年4月至2006年10月100例病例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100例均为我院住院病人,其中男24例,女76例,年龄最大62岁,最小9岁,病程最短13月,最长23年。

    1.2 诊断标准。

    1.2.1 根据美国风湿病学会标准(1987年),具备下面7项中的4项或4项以上者,可诊断为RA:①晨僵至少1小时(≥6w);②3个或3个以上关节部位关节炎(≥6w);③腕、掌、指或近端指间关节炎中,至少有一个关节肿胀(≥6w);④对称性关节炎(≥6w);⑤类风湿结节;⑥手X线有典型的RA改变,包括骨质侵蚀及明确的骨质脱钙;⑦类风湿因子阳性。
, http://www.100md.com
    1.2.2 根据贫血分级:轻度贫血Hb 91mg/L以上,中度贫血61~90mg/L,重度贫血31~60mg/L。

    2 治疗方法

    所有病例均以归脾汤为主方:黄芪、党参、白术、甘草、当归、茯神、远志、木香、酸枣仁、龙眼肉、生姜、大枣,水煎,每日一剂,分2次服。偏湿热者,加滑石、苡米、赤小豆、杏仁、防己、连翘、栀子;偏寒湿者加附子、羌活、桂枝、川芎;偏痰湿淤血者加当归、生地、赤芍、川芎、红花、桃仁;偏肝肾亏虚者加淮牛膝、杜仲、六旦、蚂蚁。服药90天为一个疗程。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显效: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缓解。缓解标准有:①晨僵时间低于15min;②无疲劳感;⑧无关节痛;④活动时无关节痛或关节无压痛;⑤无关节或腱鞘肿胀;⑥血沉(魏氏法)女性小于30min/h,男性小于20min/h,符合以上五条或五条以上并至少连续2个月者)贫血恢复正常,男性Hb>120mg/L,女性Hb>110mg/L。有效: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症状减轻,贫血改善,Hb提高5~30mg/L。无效: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症状,贫血及化验指标均无明显改善。
, 百拇医药
    3.2 治疗结果。治疗3个月后100例患者中12例显效,占12%;72例有效,占72%;16例无效,占16%,总有效率84%。

    4 体 会

    类风湿性关节炎属祖国医学痹症范畴,与中医古籍所记载的“历节”、“顽痹”、“骨痹”、“肾痹”、“鹤膝风”等症状相似。对其病因病机的认识,历代远家均宗于《素问·痹论》风寒湿三气杂至,名为痹症的理论。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因,一般认为有内外两个方面:内因为素体肝肾先天秉赋不足,气血亏虚;外因是风寒湿热之邪入侵,内外之因相合而导致此病。虚实夹杂或本虚标实为该病的主要病机。以肝肾亏虚,气血不足为本,风寒湿热邪气侵袭关节、肌肉、筋脉、阻滞经络,气血运行不畅而致瘀;湿凝为痰,痰瘀互结,深入骨骱,而致关节肿胀、疼痛、僵硬、变形。本病虚实夹杂,病情缠绵,反复发作,正虚邪恋,或治痹之药多温燥,长期使用易耗伤人体的正气,或药性过偏损伤脾胃,以致本越虚标越实。笔者认为类风湿关节炎伴中度贫血属于本虚标实,以本虚为主。临床可见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本症外,还可见一派气血亏虚之象。《内经》以虚则补之为旨,治疗以“扶正固本,兼以祛邪”为基本治则。拟以归脾汤为主方,归脾汤气血并补,但重用补气,意在生血,使气旺则血自生,坤土健运,脾旺则气血生化有源,脾旺则脾湿不为害,同时根据病邪的偏胜而酌情加减,偏湿热者合宣痹汤加味治疗,偏痰湿瘀血者加当归拈痛汤,偏肝肾亏虚者合独活寄生汤加味治疗。总之,RA病情缠绵顽痼,本虚标实,以本虚为主时,用归脾汤加味能扶正固本提高祛邪能力,疗效显著。, 百拇医药(黄莉华 镇水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