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家庭科学·新医学》 > 2009年第2期
编号:11883331
98例产后出血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http://www.100md.com 2009年2月1日 《家庭科学·新医学》 2009年第2期
     产后出血是一种严重产科并发症,至今仍是危及产妇生命的首要原因,认识其产生的原因,并及时采取正确的预防措施,将能有效地控制产后出血的发生,降低病死率。我院2004~2007年住院分娩的产妇共3680例,其中产后出血98例,占 2.66%,现就其产后出血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预防措施,报道如下。

    1 资料来源

    2004年1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我院分娩总数3680例,其中阴道分娩2860 例,剖宫产820 例,发生产后出血98 例,占分娩总数2.66%,98例中年龄最小22岁,最大44岁,平均33岁;初产妇62例( 63.2%),经产妇(2~4产次)38例(36.8%);经阴道分娩78例(79.6%),剖宫产21例(20.4%)。

    2 产后出血发生的原因

    2.1 子宫收缩无力是产后出血最常见的原因,约占产后出血总数70~75%。在正常情况下,胎儿娩出后,胎盘就与子宫分离,使血窦开放而出血,这时要依靠子宫肌肉的强烈收缩,使子宫壁上的血窦因受压而关闭,并使血流逐渐缓慢,而形成血栓,使出血停止。如果由于某种原因使产程延长,或因难产,产妇体力衰竭,麻醉过深,羊水过多或双胎,子宫膨胀过大,或因分娩次数过多、过密,使子宫的结缔组织增多,肌纤维减少,以及子宫发育不良,子宫壁有肌瘤等。上述这些情况,都可使子宫肌肉收缩机能不良,而发生产后出血。本组因宫缩乏力导致出血74例(76.7%)。

    2.2 由于胎盘问题而引起的出血。在第三产程,如果胎盘剥离不完全,一部分与子宫壁分离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95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