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家庭科学·新医学》 > 2009年第2期
编号:11883332
胺碘酮转复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
http://www.100md.com 2009年2月1日 《家庭科学·新医学》 2009年第2期
     【摘 要】目的:观察胺碘酮转复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47例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6例,给于胺碘酮治疗。对照组21例给于西地兰治疗。观察用药前后的心率、心律、血压、症状等变化,比较两组患者24h内的房颤转复率。结果:治疗组24h内的转复率73.07%,对照组转复率33.33%。两组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胺碘酮转复阵发性房颤转复率高,安全有效。

    【关键词】胺碘酮 阵发性心房颤动 西地兰

    阵发性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持续时间较长可形成心房内附壁血栓,还可致心房电生理重构及复律困难,大多数非紧急情况下首选药物复律。现将胺碘酮转复阵发性房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选择经心电图证实为房颤,本次发作在48h内(0.5~40h),两周内未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者47例,均不伴有急性心肌缺血、急性心肌梗死、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预激综合征、瓣膜性疾病、急性脑血管病、电解质紊乱、发热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及严重肝肾疾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6例,年龄(64.3±8.2)岁,初发房颤3例,占11.53%,心室率(133.6±16.2)次/min,本次房颤发作到开始用药的持续时间(17.5±12.5)h,左房大小(35.8±3.5)mm,左室射血分数(56.4±8.2)%。对照组21例,年龄(62.8±8.2)岁,初发房颤2例占9.52%,心室率(130.3±14.7)次/min,本次房颤发作到开始用药的持续时间(16.8±15.3)h,左房大小(33.5±2.2)mm,左室射血分数(54.8±6.9)%。两组患者一般情况相似,具有可比性。
, http://www.100md.com
    1.2 给药方法。治疗组用胺碘酮(赛诺菲,民生制药公司生产)150mg,静推10min以上,20min未复律者再静推75mg,随后1mg/min泵入,6h后减至0.5mg/min,复律成功即停止,24h总量不超过1.2g。对照组用西地兰0.4mg加入生理盐水20ml中,10min内静推完,未复律者2h后追加0.2mg,仍未复律者6h后再追加0.2mg,24h总量不超过1.2mg。

    1.3 观察项目。密切观察给药前后的心律、心率、血压、症状等变化,记录从给药到房颤转复的时间,比较两组患者12h和24h内的房颤转复率及平均转复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结果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和x2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 果

    2.1 临床疗效。治疗组12h内复律成功9例,占34.61%;12~24h内复律成功10例,占38.46%;24h内共复律成功19例,占73.07%;对照组12h内复律成功4例,占19.04%;12~24h内复律成功3例,占14.28%;24h内共复律成功7例,占33.33%。两组24h内复律成功有显著性差异(P<0.05)。
, http://www.100md.com
    2.2 房颤转复时间。治疗组为1.8~7.5(4.5±1.4)h,对照组为1.2~5.6(3.3±1.3)h,治疗组平均转复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

    2.3 伴随的心电现象。复律后对照组心率(82.6±18.2)次/min,QT间期为(412.2±45.6)ms;治疗组心率为(89.5±16.4)次/min,QT间期为(423.2±48.1)ms。两组心率和QT间期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

    2.4 不良反应。两组各有1例心室率<60次/min而终止给药。治疗组局部静脉炎7例,并发腹胀呕吐2例,低血压1例,皮肤过敏1例,经对症处理后缓解。

    3 讨 论

    洋地黄转复房颤作为传统的治疗方法应用临床多年,但近年大量临床实验证明其转复窦性心律的疗效与安慰剂相等,且可延长阵发性房颤发作的持续时间。房颤诊疗的中国专家共识推荐;洋地黄类药物只用于静息时室率较快的患者以及心力衰竭和静息生活方式患者的室率控制,而不具有转复窦性心律的作用。本试验对照组24小时内的转复为自动转复。
, http://www.100md.com
    胺碘酮是多通道阻断剂,可表现出Ⅰ~Ⅳ类所有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电生理作用[1]。主要表现在抑制窦房结和房室交界区的自律性,减慢心房、房室结和房室旁路传导,延长心房肌、心室肌的APD和有效不应期,延长旁道前向和逆向有效不应期。因此它有广泛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可抗心房颤动和心室颤动,可治疗房性心动过速和室性心动过速,也可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和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胺碘酮还有较强的冠脉扩张作用和较小的负性肌力作用,同时可降低心脏后负荷。因此,胺碘酮已成为临床上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主要药物[2、3]。文献报道胺碘酮转复房颤及维持窦性心律预防复发的成功率为45~87%。房颤病程、左房大小和胺碘酮用量常常是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胺碘酮静脉用药与口服制剂有很大差别,主要在于静脉制剂推注后首先不表现为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作用,而只有Ⅰ类药物的频率依赖性钠通道阻滞作用,Ⅱ类药物的抗肾上腺素能作用以及Ⅳ类药物的钙通道阻滞作用[4]。口服胺碘酮主要的缺点是起效缓慢,对心脏以外的脏器毒性作用以甲状腺功能低下最为常见,以肺间质纤维化最为严重[5],因而应定期复查X线胸片、肺功能、甲状腺功能及心电图,在肺功能减退时应慎用,甲状腺功能亢进者则不主张使用。而静注胺碘酮具有较好的耐受性及安全性,即使是1类抗心律失常药不适用的急性心肌缺血,心功能不全患者,静注胺碘酮仍具有良好的耐受性。
, http://www.100md.com
    参考文献

    1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分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编辑委员会.胺碘酮抗心律失常治疗应用指南.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04;18(6):401~407

    2 孙明.我国心血管病防治研究进展与展望.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2;18(8):353

    3 于萍等.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老年冠心病并发快速心律失常疗效观察.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2006;3(4):194~196

    4 李庚山.胺碘酮临床应用的历史和现状.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01;15(5):2911

    5 胡大一.注意正确合理使用胺碘酮.中国全科医学,2002;5(5):377, 百拇医药(赵 森 魏 建 葛 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