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社区医学杂志》 > 2010年第15期
编号:11954147
类风湿性关节炎药物治疗新进展(1)
http://www.100md.com 2010年8月1日 《社区医学杂志》 2010年第15期
     [中图分类号]R59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208(2010)15-0026-04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是累及关节为主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基本病理改变为滑膜炎。该病多侵犯手、腕、足等小关节,呈慢性过程,发作与缓解交替。RA在我国的发病率为0.32%~0.36%,因此有一个十分庞大的患者群。但RA至今尚无特效疗法,仍停留于对炎症及后遗症的治疗。采取综合治疗,多数患者均能得到一定的疗效。现行治疗方法主要有一般疗法、药物治疗、理疗和外科治疗,本文就药物治疗及国内外相关药物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1 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

    古代希腊、罗马的医生长期用柳树皮浸出液治疗炎症、疼痛等病症。1838年从柳树皮中提取得到水杨酸,1860年化学合成了水杨酸,1875年首次将水杨酸钠用于治疗,这便是最早的一种非甾体抗炎药。阿司匹林于1899年问世,很快被证明是有效的解热镇痛药,较大剂量有抗炎作用。直到上世纪50年代初,阿司匹林始终是治疗风湿疾患的主要药物。1949年保泰松作为抗炎药出现于市场,但由于它具有严重的毒不良反应目前已被淘汰。吲哚美辛于1964年被开发,其抗炎作用不错,不良反应轻于保泰松。以后不断开发的许多非甾体类抗炎药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12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