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社区医学杂志》 > 2008年第2期
编号:11755079
浅谈健脾燥湿治流涎
http://www.100md.com 2008年1月15日 《社区医学杂志》 2008年第2期
     [中图分类号]R256.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4208(2008)02-0057-01

    流涎是指唾液经常从口腔内流出。西医认为流涎分为病理性和生理性两类。当患口腔粘膜炎症以及神经麻痹、延髓麻痹、脑炎后遗症等神经系统疾病时,因唾液分泌过多,或吞咽障碍所致者,为病理性流涎。由于婴儿口腔浅,不会节制口腔唾液,在新生儿时期,唾液腺不发达,到第五个月以后,唾液分泌量增加,六个月时,牙齿荫出,对牙龈三叉神经的机械性刺激而唾液分泌也增多,以致流涎稍多,属生理性流涎,不应视作病态。随着年龄增长,口腔深度增加,婴儿能吞咽过多的唾液,流涎自然消失。西医对本病无特殊治疗。

    中医称流涎为“滞颐”,认为引起本病的病因主要是脾胃积热或脾胃虚寒。脾之液为涎,廉泉乃津液之道路。若小儿脾胃素蕴湿热,致廉泉不能制约,故涎液自流而稠粘,甚则口角赤烂;或因小儿素体脾胃虚寒,不能收摄其津液,以致口角流涎清稀,大便溏薄,面白唇淡。

    笔者自拟摄涎汤治疗小儿流涎。处方如下:白术6克,益智仁10克,鸡内金10克,水煎服。共治疗20例,均获痊愈。此方功能健脾燥湿,摄涎止唾。主治小儿脾虚之口角流涎,涎液清稀,不能自制,纳呆,神疲等症。

    脾之液为涎,廉泉乃津液之道路,若脾虚胃寒,不能收摄其津液,以致唾涎从口中流出,不能自制。本方以益智仁为主药,暖脾温胃,摄涎止唾;白术补气健脾,温中燥湿为辅;再有鸡内金既健脾又消食积。三药合用共奏健脾燥湿,摄涎消食之功。本方用于治疗小儿脾虚流涎之证,实乃正中病机,故药到病除。, http://www.100md.com(卢金德 苏玉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