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糖尿病新世界》 > 2017年第12期
编号:13113990
长秀霖与格列美脲治疗糖尿病前期患者疗效比较(1)
http://www.100md.com 2017年6月15日 《糖尿病新世界》 2017年第12期
     DOI:10.16658/j.cnki.1672-4062.2017.12.056

    [摘要] 目的 观察比较长秀霖与格列美脲治疗糖尿病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 2016年3—11月以该院门诊初次确诊为糖尿病前期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观察组给予长秀霖联合二甲双胍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空腹C-肽(FC-P)、餐后2 h C肽(2 hC-P)水平。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FPG、2 hPG明显下降(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2 hC-P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FC-P及2 hC-P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长秀霖与格列美脲相比,治疗糖尿病前期患者的疗效更为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长秀霖;格列美脲;糖尿病前期

    [中图分类号] R5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7)06(b)-0056-02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目前我国糖尿病患病人群高达9.2千万[1]。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饮食结构的改变,使得糖尿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2]。糖尿病前期指患者未进食时血糖和(或)进食后血糖有所升高,但未满足糖尿病的相应诊断标准,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空腹血糖受损(IFG)及糖耐量减少(IGT)[3]。有研究表明[4],IGT阶段是唯一可以通过干预逆转的时期,防止糖尿病转化及引发其他疾病,因此对糖尿病前期患者进行筛选和干预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但对于糖尿病前期患者应用何种药物进行治疗,每种药物的副作用及一些相关的因素的影响都给医务人员带来困扰。长秀霖(即甘精胰岛素)属于长效胰岛素,目前临床上广泛应用于糖尿病的临床治疗,具有降糖作用起效平稳、低血糖等不良事件发生率低等优点[5]。2016年3—11月该研究针对长秀霖与格列美脲治疗糖尿病前期患者64例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该院门诊初次确诊为糖尿病前期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观察组男19例,女13例;年龄37~72岁,平均(54.23±8.32)岁。对照组男20例,女12例;年龄36~73岁,平均(54.62±9.47)岁。纳入标准[6]:符合美国糖尿病学会诊断标准,IFG空腹血糖(FPG)100~125 mg/dL,(75 g葡萄糖负荷剂量试验(OGTT)的2 h血糖(2 hPG)140~100 mg/dL,糖化血红蛋白5.7%~6.4%。排除标准:排除心、肝、肺等重要器官功能不全及合并严重并发症者;认知及心理缺陷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研究对象均了解研究的具体方案并同意,该次研究经该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1.2 方法

    两组患者接受常规检查与健康教育,治疗前检查患者FPG、餐后2 h血糖(2 hPG)、空腹C-肽(FC-P)、餐后2 hC肽(2 hC-P)。两组患者均进行葡萄糖-C肽-胰岛素释放试验。观察组给予长秀霖联合二甲双胍进行治疗,其中长秀霖 (甘精胰岛素,国药准字:S2005 001,规格:300 IU/3 mL)睡前皮下注射,10 U/d;二甲双胍缓释片(国药准字:H20050699;0.5 g×30片/瓶):0.5 g/次,3次/d。对照组给予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进行治疗,其中二甲双胍剂量同观察组,格列美脲(国药准字:H20010563;1 mg×24片/盒)起始剂量为1 mg/d,早饭前空腹服用。每周根据患者FPG的变化情况调整长秀霖与格列美脲的剂量,血糖含量<3.9 mmol/L时长秀霖减少2~4 U或格列美脲减少1~2 mg,治疗后3、6、9、12周进行回访,治疗后12周对两组患者各项指标进行复查。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FPG、2 hPG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2 hC-P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后FC-P水平变化無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FC-P、2hC-P水平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病程长,治疗复杂,给患者身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其对人体的危害程度仅次于肿瘤和心脑血管疾病[7]。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人们对糖尿病的研究逐渐深入,糖尿病前期具有的可预防性提示我们应早期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干预,以降低发病率[8]。有研究显示,常规的饮食控制和运动疗法确实能够减少糖尿病前期患者的发病率,但只下降了50%~60%,因此还需要配合相应药物进行治疗[9]。

    尽早使用适合的胰岛素进行治疗,是确保糖尿病前期患者血糖达标的重要治疗方式,可减少相应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糖尿病可分为多种类型,但以1型及2型糖尿病较为多见。1型糖尿病是指由于患者体内胰岛素分泌明显不足而引发血糖水平持续导致患病。2型糖尿病是指体内胰岛素分泌正常,但患者机体对胰岛素产生抵抗导致患病。1型及2型糖尿病患者从患病前期开始,机体内胰岛功能一直存在缺陷,应从增加胰岛素分泌及改善胰岛素抵抗两个方面进行积极治疗。格列美脲属于第3代糖尿病治疗药物,可通过抑制患者体内葡萄糖的合成并促进其代谢而发挥降糖作用[10]。格列美脲可通过作用于机体三磷酸腺苷敏感型钾通道,使其关闭,并开放相应钙离子通道,从而刺激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同时可使胰岛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加,有效改善胰岛素抵抗现象的发生。, http://www.100md.com(黄丹 郑旭琴)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