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糖尿病新世界》 > 2008年第12期
编号:11717786
阿司匹林安全性再度获得有力支持 等
http://www.100md.com 2008年12月1日 《糖尿病新世界》 2008年第12期
     新观点

    阿司匹林安全性再度获得有力支持

    美国心脏病学年会最新公布的一项大型研究结果显示,小剂量阿司匹林可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心脑血管事件死亡率,且并不增加出血性风险。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纪立农教授对此指出:“血栓形成是造成致死性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的直接原因,而60%~80%的糖尿病患者最终会死于心脑血管事件。阿司匹林预防血栓形成的作用明确,这个试验的结果进一步证明了糖尿病患者应用阿司匹林的重要性,作为一种有效、安全并且廉价的方法,非常值得在中国人数众多的糖尿病患者应用。多个权威的糖尿病指南均推荐在超过40岁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应常规使用阿司匹林。1型糖尿病患者和小于40岁的2型糖尿病患者如果有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也建议使用阿司匹林。”

    该研究的结果增加了人们对阿司匹林安全性的信心,此次实验的主要负责人说:“研究结果显示小剂量阿司匹林在亚洲糖尿病人群中同样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糖尿病患者使用阿司匹林预防心脑血管死亡是安全有效的。”
, 百拇医药
    胖人体内脂肪细胞不如瘦人健康

    坦普尔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分析了若干瘦人和胖人大腿上部的脂肪样本后,发现胖人体内的脂肪细胞与瘦人体内的脂肪细胞有很大不同。他们的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糖尿病学报》上。

    这项新研究表明,与瘦人体内的脂肪细胞相比,胖人体内的脂肪细胞是“病态”的。据研究者称:“肥胖患者体内的脂肪细胞在某些方面是不完善的,其内质网应激增强,而内质网可以帮助合成蛋白质,并监控这些蛋白质是如何被折叠的。当出现内质网应激时,它会产生一些蛋白质,这些蛋白质最终会导致胰岛素抵抗的产生。而胰岛素抗体在与肥胖相关的疾病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胖人和瘦人体内脂肪细胞的不同可以帮助解释肥胖与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高发率之间的关系。”

    新动态

    美公布最易被忽视的六大疾病前兆

, 百拇医药     我们的身体,时不时可能出现这样或那样的不舒服,有些不适无关大碍,但有些却可能是某些重要疾病的前兆。近日,美国“网络医学博士”网站就为我们列举了需要高度警惕的六个疾病征兆,希望引起公众注意。

    1.不明原因的消瘦或厌食。如果您的饮食方式没有改变,但却明显消瘦,这可能是抑郁症、糖尿病或癌症的前兆。不过,对于卵巢癌患者来讲,情况正好相反,因为下腹出现肿块,很多女性会误以为自己发胖了。

    2.说话含糊不清,手足麻木、刺痛。这些症状都是中风的征兆。其中,说话含糊不清最容易被忽视,但一定要警惕,这可能是脑血栓或脑出血的征兆。

    3.大便颜色无缘由地变黑。虽然我们吃的食物也会改变大便的颜色,但是,黑色、柏油样便则意味着上消化道出血,这可能是胃、十二指肠溃疡或癌症的征兆。

    4.头痛并伴有颈部僵硬。这预示着可能出现了脑部严重感染。如果你的下巴抵不到胸口,可能意味着患有细菌性脑膜炎,应该立即就医。
, http://www.100md.com
    5.女性绝经后再出血。这可能是癌症的警告信号,在绝经后,如果发现再次出现出血现象,应该警惕这可能是子宫颈癌的一个征兆,最好及时就诊。

    6.男性睾丸部有肿块。这应该引起足够重视,同时还要检查腹股沟处有没有肿块存在。男性可以在淋浴时进行自我检查,并不要求必须每天都做,但至少应该每隔一段时间检查一次。

    诺贝尔化学奖成果或可用于糖尿病监测

    瑞典皇家科学院把今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绿色荧光蛋白的发现者和推广者:美籍华裔科学家钱永健、美国生物学家马丁沙尔菲和日本有机化学家兼海洋生物学家下村修。其新闻公报说,绿色荧光蛋白“已经成为现代生物科学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在它的帮助下,研究人员能够看到以前所不能见的新世界,这包括大脑神经细胞的发育过程和癌细胞的传播方式等。

    绿色荧光蛋白能够使人们直接看到细胞内部的运动情况。这项技术可以应用于军事、生化、环境污染的实时监控、食品安全等多个领域,比如说,如果目前有一种便宜的荧光试剂或试纸,能快速、灵敏地检测出三聚氰胺,老百姓就可以在家里放心食用奶制品了。再比如,我们可以设计一种对某种糖类具有特殊识别性能的荧光探针,可以用来快速、方便地检测人体唾液中糖的含量,这样糖尿病患者就可以很方便地控制自己的饮食。
, http://www.100md.com
    新发现

    坎地沙坦可延缓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程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导致视力丧失的重要原因。而《柳叶刀》杂志最新报道了一项多中心临床试验结果,发现坎地沙坦能延缓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进程。

    该试验由丹麦欧登塞大学的专家组织,在全球309个中心开展,设计为随机、双盲、平行对照试验。将2型糖尿病轻度到中度视网膜病变的患者,分为坎地沙坦组(16毫克每天1次)951例和安慰剂组954例,1个月后,将坎地沙坦剂量增加一倍。结果发现,坎地沙坦治疗组较对照组转变为重度视网膜病变的患者少,而两组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并没有不同。研究者由此认为,坎地沙坦治疗2型糖尿病轻中度视网膜病变患者,可延缓视网膜病变进程。该项研究结果或许能为这类患者带来福音。

    最新研究显示

    联合疗法治疗糖尿病肾病效果更好

    来自芝加哥大学医学系、宾州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能帮助防止甚至逆转小鼠的糖尿病肾病的联合疗法,这一研究成果对于糖尿病肾病这种可能导致末期肾病和死亡的疾病的治疗极具意义。该项研究成果公布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杂志上。

    研究人员开发出的这种多药疗法,具有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效果。该联合疗法使用了洛沙坦(一种抗高血压药物,可阻断血管紧张素II受体)和帕立骨化醇(一种维生素D,能减少肾素的产生)。研究人员在患糖尿病的小鼠身上发现这两种药物都有助于改善肾脏损伤,但是联用这两种药物治疗的效果明显更好。这种联合疗法可避免与糖尿病肾病有关的大多数形式的肾损伤,并且能让肾脏几乎完全恢复。研究人员认为,如果未来的实验同样有效,这种疗法将有望应用于人类患者。, 百拇医药(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