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糖尿病新世界》 > 2005年第5期
编号:11107065
糖尿病足的临床表现
http://www.100md.com 2005年10月1日 《糖尿病新世界》 2005年第5期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神经病变、缺血性血管病变和感染三个因素共同作用所致。病变可以是单一的,也可能是混合的,由于感觉、运动和自主神经病变同时存在,改变了患者对自己足的位置、触觉、痛觉和温度的敏感性。足部皮肤容易受外伤或温度失调的损伤或感染。腿肌因神经病变发生萎缩变性,自主神经的损伤使足的皮肤干燥、无汗、易龟裂。糖尿病患者周围血管病变的发生率是正常人的20倍。常造成双侧动脉闭塞性缺血,容易发生在膝盖以下的远心端,这种缺血不易形成侧支循环;硬化动脉易发生钙化,从而更无弹性;缺血部位容易感染,感染与糖代谢失控形成恶性循环,引发溃疡,不易愈合。

    糖尿病足部基础病变为溃疡和坏疽,常见于病程较长且血糖未理想控制的糖尿病患者。其临床表现可不同,局部可出现红、肿、热,血糖控制较困难,当感染严重时可出现发热等全身症状。主要有以下表现:(1)皮肤瘙痒、干燥、无汗、毳毛少,颜色变黑伴有色素沉着,肢端凉,或水肿或干燥;(2)肢端感觉异常,包括刺痛、灼痛、麻木,以及感觉迟钝或丧失,可出现脚踩棉絮感;(3)周围动脉闭塞最早和最常见的表现有肌肉酸麻、疼痛,间歇性跛行(步行100~200米后,因下肢肌肉疼痛而无法继续行走,但稍许休息后,疼痛即自行消失)。继续发展可有休息时疼痛,大多局限在足趾或足远端,夜间平躺抬高下肢时加重,体位改变或下肢下垂后有所减轻。在晚期,发展到缺血性溃疡和坏疽,超过1/3的患者则需截肢;(4)肢端肌肉营养不良、萎缩、张力差,易出现韧带损伤、骨质破坏,甚至病理性骨折;可出现骨头下陷,跖趾关节弯曲,形成弓形足、鸡爪趾、夏科(Charcot)关节等;(5)肢端皮肤干裂,或形成水疱、血疱、糜烂、溃疡,可出现足的坏疽和坏死。, 百拇医药(宁英远 陈爱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