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必读·下旬刊》 > 2018年第5期
编号:13228068
静脉溶栓后丁苯肽序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8年5月1日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8年第5期
     【摘 要】目的:研究分析静脉溶栓后丁苯酞序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6年2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采用rt-PA进行溶栓并且联合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rt-PA溶栓联合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治疗。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明显的高于对照组的75%,而且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也显著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在静脉溶栓后采用丁苯酞序贯治疗,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将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大大的降低,推广价值比较广泛。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丁苯酞;序贯治疗

    【中图分类号】R7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5-03--01

    急性脑梗死是神经科的一种常见疾病,发病率比较高,在老年人群中的死亡率以及致残率也比较高。由于我国人口数量比较多,老龄化速度在不断的加快,患者一旦出现脑梗死就会对其肢体功能产生影响,对其生活质量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1]。本次研究将2016年2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 40例作为研究对象,主要分析静脉溶栓后丁苯酞序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6年2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20例患者中有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范围43-75岁之间,平均年龄(60.1±5.3)岁;实验组的20例患者中有男性13例,女性7例,年龄范围45-78岁之间,平均年龄(61.2±5.9)岁。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可行。

    1.2 方法

    首先对所有患者都实施常规检查,其中包括血压、血糖、血脂、凝血四项、血常规、心电图、尿常规、肝肾功能以及同型半胱氨酸等。对照组患者采用rt-PA溶栓(rt-PA0.9mg/kg,首先将总量的10分之一实施静脉注射,然后将剩余部分和100mL的生理盐水进行缓和实施微量泵入,在1h内)联合常规治疗(改善微循环、活血化瘀、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脑代谢以及清除自由基等)。

    实验组患者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进行治疗,首先将100mL的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进行静脉滴注,每天2次,治疗14天后将丁苯酞注射液改为丁苯酞软胶囊进行治疗,口服,剂量为0.2mg,每天3次,连续治疗一个疗程(20d为一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分,并且评价其治疗效果。显效,表示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明显得到改善,生活能够自理;有效,表示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有所改善,自理能力还需进一步治疗;无效,表示患者的临床症状以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没有变化,生活不能自理。

    1.4 统计学分析 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分析本次研究的相关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检验,当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情况进行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的比对照组低,差异显著,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如表1所示:

    2.2 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实验组患者经过治疗后:显效12例、有效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患者经过治疗后:显效9例,有效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75%,实验组明显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臨床上将缺血性卒中总称为脑梗死,其中包括脑栓塞、腔隙性梗死、血栓形成等,这种疾病是全部脑卒中的70%,而导致这种疾病发生的原因主要是患者的脑血液供应系统出现了障碍导致的脑部病变。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上主要有偏瘫、失语等神经功能缺失。流行病学研究发现[2],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危险因素主要是高血脂和高血压,而且吸烟、饮酒、肥胖、糖尿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三酰甘油增高、血清脂蛋白增高都是引发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因此日常生活一定要做好预防工作。

    溶栓是恢复血流的比较重要的办法,rt-PA是一种具有选择性的纤维的蛋白溶栓类的药物,主要是选择性是纤维蛋白进行结合,激活没有活性的纤溶酶原,使其成为有活性的纤溶酶,对纤维蛋白进行溶解,最终将梗死区的血流慢慢的恢复。而且还可以不断的加快缺血半暗带区的血流动力,使得患者的神经功能细胞逐渐的恢复[3]。临床上有许多文献资料显示,rt-PA是现阶段治疗急性脑梗死最好的药物,可以有效的在早期恢复梗死区以及缺血半暗带区的神经细胞功能,使得患者的预后得到有效的改善,治疗效果比较显著。丁苯酞是一种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新型药物,可以有效的对脂质过氧化反应进行抑制,将血栓烷A的形成不断的降低,使得抗氧化酶的活性提高,更好的保护了脑细胞结构,对其功能的完整性也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丁苯酞还能对血管的痉挛状态进行解除,对缺血区以及缺血半暗带区的微循环进行改善,同时改善了脑细胞能量的代谢以及线粒体功能,使得脑梗死后的神经功能缺失状况不断的降低,大大的提高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4]。本次研究结果表明,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的比对照组低,差异显著,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而且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明显的高于对照组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急性脑梗死患者在静脉溶栓后采用丁苯酞序贯治疗,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将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大大的降低,使得临床治疗效果显著的提高,推广价值比较广泛。

    参考文献

    严澎,李文波,何玉清,等.血栓通联合丁苯肽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分析[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7,15(06):30-32.

    张芳权.依达拉奉联合丁苯肽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早期康复效果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16,28(18):16-17.

    Xiao-Yan Zhu,Rong-Yao Hou,Shun-Chang Sun. Research of expression quantity of serum miR-146a and miR-146b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before and after the intervention of rosuvastatin[J]. Journal of Acute Disease,2017,6(2).

    Tao Wang,Yi Gong,Yibing Shi. Feasibility of dual-low scheme combined with iterative reconstructiontechnique in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volume CT whole brain perfusion imaging[J]. Experimental and Therapeutic Medicine,2017,14(1)., 百拇医药(吕竑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