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必读·下旬刊》 > 2012年第12期 > 正文
编号:12337143
83例脑梗死的临床护理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2月1日 孙春红
第1页

    参见附件。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2-0108-02

    【摘要】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总结临床经验以提高自身护理水平。方法:对2010年2月-2012年4月我科收入83例脑梗死患者给予相应的临床护理措施,记录并作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及时救治与积极临床护理,83例患者中遗留不同程度功能障碍者28例,痊愈46例,要求出院6例,死亡2例,无褥疮、感染等发生。结论:积极有效的临床护理可以减轻或者消除患者功能障碍,促进患者康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

    【关键词】脑梗死、临床护理、心理护理、康复训练

    脑梗死是指由于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导致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出现相应的神经功能缺损;是脑血管疾病最常见类型,约占70%[1]。脑梗死患者常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病重者可死亡,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现将我科近年来对脑梗死的临床护理情况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83例患者中男性47例,女性36例;年龄48-82岁,平均61.4岁;患者经头颅MRI证实,符合临床诊断标准。入院时患者肌力1-2级36例,语言障碍34人,生活自理障碍30人。

    1.2、方法入院后按医嘱给予抗血小板凝聚、脱水降颅内压、控制血压及血糖、抗感染、扩血管及对症支持治疗[2]。同时,制定严密有效的临床护理措施。

    2、临床护理

    2.1、心理护理患者脑部发生梗死后,可能出现抑郁、沟通障碍,又因肢体功能的恢复需要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日常生活常依赖他人照顾等,使患者产生自卑、消极甚至轻生心理,变得急躁、易发脾气而使血压升高,加重病情。因此,在护理工作中应该积极重视患者的情绪变化,主动与患者交流,并详细讲解与脑梗死相关方面的积极的知识。积极开导患者,组织康复病友进行经验交流等,增强患者对生活的热爱,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身体早日康复。

    2.2、严密监测病情脑梗死急性期病死率约为5%-15%,多因脑疝、严重水肿、心力衰竭及肺部感染而死亡。故应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神经系统的症状、体征,注意有无形成新的梗死灶如突然肢体瘫痪加重、失语及意识逐渐不清等[3],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医生,并配合医生做好相关护理。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867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