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神经内科 > 肌病 > 重症肌无力
编号:13767576
重症肌无力合并抑郁患者的护理干预
http://www.100md.com 2011年6月1日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16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6-0099-01

    【摘要】回顾分析35例重症肌无力患者合并抑郁症状的护理过程。探讨重症肌无力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项不同程度抑郁症状的护理。医护人员在治疗护理MG疾病本身的同时应该注重MG患者出现的抑郁症状 ,通过心理评估,健康教育,对MG不同时期不同人群出现的抑郁症状进行及早护理干预,使患者认识疾病,摆脱抑郁,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重症肌无力 抑郁护理干预

    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gravis,MG)是乙酰胆碱受体抗体介导的,细胞免疫依赖以及补体参与的神经肌肉接头传递障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我国有60万左右的MG患者[1]。MG是一种难治性自身免疫性疾病,需要长期的免疫治疗,在治疗过程中患者会出现情绪不稳定不配合医护人员甚至拒绝治疗等临床症状[2],这些症状往往是抑郁的表现,而MG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焦虑症状常常掩盖这些症状群使得护理人员只注重对疾病本身治疗护理,忽略对MG患者存在抑郁认知障碍等不典型症状的发现,为此就我科收治35例MG合并抑郁的患者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http://www.100md.com
    1 一般资料

    2008年—2009年神经内科收治35例MG患者其中50-65岁20人, 13-17岁5人,70-75岁10人,包含本科学历15人,专科学历10人,其他5人,均符合MG诊断标准,同时采用HAMD抑郁量表[3],35例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

    2 抑郁症状在MG临床分期中的表现

    MG采用Osser-man分型法共分为III型,分别是I型:眼肌型,II型全身型,III型重症急进型。MG病人可累及部分或全身器官,如累及呼吸肌出现呼吸困难,导致重症肌无力危象,严重者死亡。而重症肌无力病人往往意识清醒,一部分病人了解病情后常常会发生焦虑,抑郁等情绪,因此,针对不同分型中患者出现的抑郁情绪实行针对性的护理计划,对MG患者健康恢复十分重要。

    3 护理
, 百拇医药
    3.1 对MG各型出现抑郁症状患者的护理

    3.1.1 首发症状眼肌疲劳期的护理。患者肌无力仅限于眼外肌,预后良好,此期患者会因为眼睑下垂,抬眼困难出现落帘症,表现出不愿见人和做睁眼活动,少言寡语等,此时患者容易隐瞒抑郁症状,此期护理人员应积极配合治疗原发疾病的同时,要主动问候患者,采用解释指导鼓励相结合等方法使病人认识到只要遵照医嘱,配合治疗,MG患者I型期可以达到临床治愈。同时加强对患者眼部的护理,尽量与患者平视,减轻患者抬眼困难带来的不适。加强心理评估做好心理护理。心理护理是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技能,通过护理手段,控制一切消极因素帮助病人保持最佳的身心状态[4-5]。

    3.1.2 对于全身型MG患者,随着病情加重,患者容易发生呛咳,喷出食物,吞咽障碍,进食困难厌食甚至拒绝进食症状,此期患者会出现冷淡和情绪低落,护理人员要耐心开导和启发,当患者不张口时可从牙缝中倒入一勺水,激其张口缓慢喂食,避免患者分散注意力,一口接一口的喂完,并不断鼓励和表扬患者,增进其进食的兴趣,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
, 百拇医药
    3.1.3对于重症发生急进型MG患者,危重时会出现呼吸肌麻痹,需建立人工气道,保证呼吸的通畅,注意气道的护理外,警惕肌无力危象的发生。患者对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肌麻痹,威胁生命等因素使得患者抑郁情绪更为突出,此期应尽可能的进行心理疏导,重塑希望,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可准备书写卡,理解患者需求,及时满足患者需要。

    3.2对不同文化层次MG患者抑郁的护理

    3.2.1 对文化层次高的病人,利用其对知识理解和掌握程度,可以发放一些知识卡片,将抑郁诊断标准(核心症状:丧失兴趣和愉快感,精力不足或过度疲劳,附加症状:自信心丧失,思维注意能力下降,睡眠障碍以及体重的变化)指导患者注意这些症状的判断,及早发现,及时向医护人员反馈,及早进行干预治疗,同时让患者在出现症状后实现自护,参与到疾病治疗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避免抑郁进一步的发展。

    3.2.2对文化层次低的患者,护理人员应该多用和蔼亲切的语言消除患者对医院环境的陌生而产生的恐惧感,加强沟通,鼓励患者抒发自己内心感受,耐心倾听,不可表现出不耐烦冷漠甚至嫌弃的表情和行为。注重非语言沟通,通过抚摸眼神等传递对病人的感受,从而建立互信感使患者逐渐摆脱抑郁,回归正常的心理状态。
, 百拇医药
    4 讨论

    抑郁状态会导致躯体疾病的扩大使得慢性疾病的心理调节机能减退,对躯体产生直接的病理生化作用[6]MG疾病的治疗需要进行长期免疫治疗,属于慢性难治性疾病,患者存在对经济状况的和疾病治疗的预后担忧,为此 MG患者合并不同程度的抑郁几率达70%,处于抑郁状态的患者对治疗和康复缺乏信心,丧失积极性和主动性,直接影响MG患者的恢复以及生存质量。因此在临床治疗MG患者时,护理人员应加强对MG患者抑郁症状的认识,注重认知行为治疗。要善于发现,勤于沟通,在患者入院时应认真做好心理评估,注意患者的言行从而更好的洞察心理状态,学会使用各类抑郁量表对患者进行评价,早起发现尽早改善预后,提高MG患者的临床治愈率和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维治,罗祖明,神经病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01-305.

, 百拇医药     [2] HannaIR,Wenger NK.Seconday Prevention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n elderly patients.Am-Famphysician,2005,71(12):2289-2296.

    [3] 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第2版.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21.126.

    [4] 刘晓红.护理心理学[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1998:269。

    [5] 彭海燕,蔡军红,蔡美娟,等.情志护理对改善脑卒中后抑郁症状效果观察[J].家庭护士,2007,5(6):6.

    [6] 包锡卿,王庚鑫,刘贤臣,等.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心理干预前瞻性对照性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15:260-261.

    作者单位:300162 天津武警医学院附属医院 脑系科四病区, 百拇医药(路美)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神经内科 > 肌病 > 重症肌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