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新医学导刊》 > 2010年第3期
编号:11888645
诊断治疗真菌感染2例
http://www.100md.com 2010年3月1日 《新医学导刊》 2010年第3期
     淮南市大通区九龙岗肿瘤医院(安徽 淮南 232035)

    中图分类号:R5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3783(2010)-03-0037-01

    随着广谱抗生素的广泛应用,抗药菌珠逐渐增多,肺部真菌病的发病率有逐年增加趋势,不仅浅部真菌病多见,深部真菌病亦经常发现。真菌肺炎最常见的致病菌有白色珠菌、曲霉菌、隐珠菌、毛霉菌等。其中以白色念珠菌最常见。肺部真菌是真菌侵入人体的主要脏器,其次是脑、消化道、心及肾。

    1 病例资料

    例1,患者男75岁,反复咳喘30余年,加重1周于2008年5月18日入院,入院检查:T36.5℃/P80次/min,R20次/min,BP135/80mmHg,桶状胸,两肺可闻及干湿性啰音,双下肢无水肿。胸片检查:肺气肿,肺大泡,两肺间质性改变,两下肺感染。较老片比较,病灶范围增大,双侧胸膜增厚,左侧胸腔少量包裹性积液。血Rt检查:WBC1.1×109/L无分类,Hb150g/L。入院后给予抗炎解痉止咳,平喘氧疗及对症处理后症状未见好转且感发热,体温38.3℃,血Rt检查:WBC104×109/L、N80%、L20%、Hb145g/L。
, 百拇医药
    例2,患者男73岁,主因反复咳喘40余年,加重3天于2009年7月25日入院,入院检查:神清,查体合作:两肺可闻及干啰音、右侧可闻及湿啰音。心率85次/min,律齐各瓣膜无病理性杂音,腹软、肝脾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入院诊断:III期煤工尘肺,肺部感染,给予对症处理,咳喘好转,且感发热,持续性体温38℃、WBC12×1012/L、N83%、L17%,同时给予痰培养+药敏及痰找真菌×3次,均未找到个菌。X线检查:两肺野炎症,符合矽肺诊断,给予头孢孟多脂等药物治疗未见好转。

    2 讨论

    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细胞毒药物的广泛应用,及自然条件有利于真菌生长繁殖,因而真菌病发病率很高。真菌病的诊断,依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采集标本至关重要,其基本方法是直接图片检查及痰培养检查,要做到保质、保量、保鲜以防污染。其感染的途径常见于①内源性感染:正常口腔与上呼吸道内寄生的真菌如放射线菌、白色念珠菌等,由于口腔不卫生或机体免疫力低下侵入肺部引起感染。②外源性感染:吸入带有真菌孢子的粉尘而致病,如隐球菌、曲菌。③继发性感染:体内其他部位的真菌病变经血液或淋巴系统播散到肺部,如放线菌病。
, 百拇医药
    例1、2患者均系高龄,又有慢性基础疾病,反复应用抗生素、激素无效,机体免疫力低下,引起体内菌群失调,有利于真菌的生长繁殖,具有肺部感染的症状和体征发热,痰培养+药敏×3次,痰找真菌×3次,均为阴性,周围血象白细胞增多,中性细胞增多。考虑真菌感染不能排除,拟真菌感染,停用所有抗生素,给予大扶康首次加量,2周后症状痊愈出院。值得注意的是临床观察中有不少患者痰找真菌阳性、无临床症状和体征,考虑是留置标本不规范或是痰污染,或是呼吸道菌群失调所致,可采用动态观察,但不能确诊真菌病,而对于有基础疾病、发热、白细胞增多、临床症状和体征患者反复应用抗生素无效者,而不能用原发病解释者,应教育本病给予诊断性治疗。真菌与人类关系密切,在医学领域中,有不少真菌能引起人和动物发病。迄今为止,经国际确认的真菌有100多种,根据致病性和侵犯部位不同,真菌引起人类疾病主要有三种类型。①浅部或深部真菌病,浅部真菌病(或称皮肤丝状菌、皮肤癣菌)主要侵犯皮肤、毛发、指(趾)甲,所致疾病常称为癣。深部真菌主要侵犯深部组织和器官,如球孢子菌、皮炎芽生菌、组织胞浆菌等,大部分属于条件致病菌,常成为慢性消耗性疾病(癌症、糖尿病、艾滋病、肝衰竭)的致死原因。②变态反应性疾病。真菌孢子或菌丝经吸入、食入,或直接皮肤黏膜接触,可引起真菌性变态反应,占人类变态性疾病的大多数。③中毒性疾病。有些真菌可产生毒素(如黄曲霉毒素),不仅能引起急慢性中毒,并有致癌、致畸作用。由此可见,预防是非常重要的,加强口腔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加强支持疗法,避免长期大量应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增加机体的抗病能力。, 百拇医药(秦春华 陶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