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必读》 > 2011年第8期
编号:12120389
孙中山:百年前的医者仁心
http://www.100md.com 2011年8月1日 《健康必读》 2011年第8期
     在就任大总统之18年前,孙中山是一位悬壶济世的大医生。请看1893年12月广州《中西日报》的一则广告:

    本局敦请大医生孙君逸仙来省济世……每日十点钟至十二点钟在局赠诊,不受分文,以惠贫乏……午后出外诊症,西关收轿金一元,南关西门河南等处轿金加倍,谢步随意致送……先生素以济人利物为中心,若有意外与难产服毒等症,报明危急,无论贫富,俱可立时邀致,设法施救,幸无观望,以免贻误。

    冼基东西药局谨启

    118年前的这则医疗广告充分展示了孙中山先生的高尚医德。

    广州市冼基街是当时的医院、诊所、药房一条街,名医荟萃,孙中山在此设立“东西药局”。

    “大医生”是大医院、大诊所、大药房的高级医生、全科医生,亦有“大医精诚”之意,不仅医术好,医德医风亦好。孙中山不便自己称自己是“大医生”,于是就以自己开办的“东西药局”称自己为“大医生”。其实孙中山是名副其实的“大医生”。他在香港西医书院学医5年,1892年以第二名的成绩毕业,据说这年只有两名毕业生。按现在的学历考量,孙中山相当于本科学历,但是国内外常有媒体把孙中山讹称为“博士”。原来,在英语中“医生”和“博士”是一个单词。亦有媒体称香港总督亲自为孙中山颁发了行医执照,其实港英政府颁发的每一张行医执照都有总督的签名。为尊者贴金,恰恰说明媒体和大众对孙中山的爱戴。尽管不是博士,尽管香港总督没有亲自为孙中山颁发行医执照,一个西医本科学士在以中医为主的当时社会也是凤毛麟角。在广州行医之前,孙中山曾在澳门行医,其医术医德深得好评。这样的名医在当时老百姓都称之为“大医生”。孙中山毕业的香港西医书院,被现在香港大学追溯为本校的前身,孙中山被尊为首届毕业生。
, 百拇医药
    “孙君逸仙”,就是孙逸仙君。孙中山从来不称自己“孙中山”。姓孙,名文,号逸仙,不管是当“大医生”还是“大总统”,所有亲笔署名都是“孙文”。在国内亦以“孙逸仙”发表文章和广告,但是刊登这则广告3年后在国外以“孙逸仙”闻名全世界,那是因为国外报纸的报道和一本自撰书的畅销。孙中山1893年在广州行医,1894年创立兴中会,1895年发动广州起义失败,被清廷通缉,流亡海外。1896年在伦敦被清廷密探秘密绑架,羁押于中国公使馆,孙中山通过英籍清洁工给英国友人送信,英国友人给报社提供新闻线索,报纸报道后舆论大哗,英国政府出面干预,孙中山被释放。英国的出版社邀请孙中山写书,该书出版后成为西方世界畅销书。孙中山因祸得福,从此成为西方世界瞩目的中国革命家。

    “每日十点钟至十二点钟在局赠诊,不受分文,以惠贫乏。”这是免费为穷人看病,但是不能只理解为现在的免挂号费,当时的诊费要比现在的挂号费高得多,直到现在港澳台以及国外的名医诊所绝不仅收挂号费。这则广告只说“赠诊”,没说赠药,孙中山头年在澳门行医时也为穷人赠药,那是因为有富人赞助,他给富人治好了病,富人和他一块儿积德行善。刚到广州,可能还没有得到富人的主动赞助。若继续行医,肯定也会赠药的,可是第二年他就投身革命了,不再医人,改为医国。范仲淹说“不为良相,当为良医”。孙中山既为良医,又为良相。

    “若有意外与难产服毒等症,报明危急,无论贫富,俱可立时邀致……”这是120急救,不开价,穷人不给钱也去,富人给不给、给多少,随便。

    孙中山毕业于西医书院,一定能背诵希波克拉底誓言:“我之唯一目的,是为病家谋幸福,并检点吾身……”据当时报纸报道,贫穷病人纷纷赞扬孙中山“学宗孔孟”、“医者仁心仁术”、“济世为怀,轻财重义,药金不受,礼物仍辞”、“如药王孙思邈般大医精诚”。

    (据《大河健康报》)

    编辑/吴雨,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