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必读》 > 2006年第1期
编号:11107263
臧克家:生活成就的诗人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月1日 《健康必读》 2006年第1期
     念过中学的人,没有谁不熟悉这么一段诗句:“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通俗易懂、容量极大、哲理性极强的诗句,把人生的伟大与丑恶论述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全诗又是那么潇潇洒洒,句句都镌刻在人们心间,以哲理的力量毫不容情地道出人生真谛,烙印在亿万国人脑海中,耳熟能详。这篇响遍神州大地的诗作的作者,就是享誉海内外的中国当代诗坛大师、世纪诗翁臧克家——一位清癯且有神韵、刚毅而富温情、年迈而步履稳健、含着真诚可亲笑容的老人。虽然2004年2月5日,农历甲申年立春后的第二天,99岁的臧克家安详地离开了这个他热爱的世界。但他来自泥土来自故乡来自内心与现实最深处的诗却深深影响了几代人。

    生活成就了诗人

    臧克家从小生活在一个诗的王国,父亲和祖父都好诗,家庭的文化气氛很浓。他的庶祖母出身贫寒,识字不多,但多才巧嘴,富有文艺天才。不但能给他讲《聊斋》,说《水浒》,话《西游记》,还讲说好多仙人和凡人恋爱之类的富有诗意的故事……这些故事在臧克家的心头打上深深的印记。

    1923年,在山东省立第一师范,臧克家开始了自己的中学生活,接受到“五四”新文学思潮的影响。他读的新诗很多,也写了不少诗作,“灵感”一动声色,他就在纸上“走笔”。1930年,国立青岛大学入学考试成绩发布,一位20多岁的考生数学为零分,作文也只写了三句杂感:“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但谁把幻光看成幻光,谁便沉入了无底的苦海。”按说,这位考生铁定无法录取。不过,他碰上了一位识货的主考人,他就是文学院院长闻一多先生。闻先生从这三句杂感中发现了这位青年身上潜伏的才气,破格录取了他。果不其然,这位青年没有辜负闻先生的期望,很快就发表了一首又一首的新诗,并于1933年出版了轰动一时的诗集《烙印》。这个青年就是后来誉满诗坛的臧克家。

    臧老经历了20世纪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及建设的全部过程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17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