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两性时空 > 性研究 > 性生理 > 性早熟
编号:11107308
激素催生的性早熟
http://www.100md.com 2005年9月1日 《健康必读》 2005年第9期
     3岁女孩就来月经,5岁男孩出现第二性征,别以为这些事都匪夷所思,其实,这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

    小菲(化名)今年才3岁。有一天,妈妈发现小菲的下身有血流出,以为是得了什么大病,赶紧来到医院,医生检查完告诉她,小菲流出的是经血,全家人都惊呆了。医生开始查找病源,经过提醒,小菲的妈妈想起,小菲特别喜欢吃鸡肉,于是每周吃一次鸡成为家里的惯例。医生分析说,孩子可能是因为吃了含有大量激素的肉食鸡才导致性早熟的。

    妞妞是一个才11个月的还没有断奶的婴孩,妈妈抱着她来看门诊时,她的乳房已在发育,外阴颜色变深。原来是由于妈妈长期使用丰乳霜所致,丰乳霜里的激素在人体内积蓄下来,通过乳汁,在喂奶时传给了孩子,导致孩子性早熟。

    在习习4岁时,就因为生病住院了好几次。习习的外婆听人说蜂王浆可以强壮体格,增加抵抗力,于是她把别人送给她的蜂王浆拿来给外孙吃,每天晚上睡觉时,她会挖一小匙和着牛奶给习习服用。说来也怪,吃久了蜂王浆后,习习好像食欲大开,身体也长高了。可是,在习习6岁时就有明显的性早熟现象,而这都是因为蜂王浆的结果。
, http://www.100md.com
    4岁的勇勇和他3岁的小表妹玲玲,近日被一起送进了医院。在门诊上,医生发现,这两个孩子的生理状况明显有异于同龄的孩子:玲玲乳房胀大,下身有流血现象;勇勇嘴上则长出了胡子,嗓音变粗。他们两个仿佛到了青春期的少男少女。据了解,这两个孩子的父母都是卖水果的商贩,只要孩子爱吃,就尽量满足,各种提早上市的水果经常大袋拎回家。医生分析认为,这两个孩子所出现的生理异常与此有关。早熟水果大多是经过一些含有“激素”的药物催熟的,而食用此类水果有可能导致孩子发育异常。

    据深圳市计生所统计,深圳市青少年女生初潮平均年龄为13.13岁,最早为9岁;男生初次遗精年龄为14.42岁,最早为6岁。40年前则分别为14岁和16.6岁。种种情况显示:深圳的孩子“性”早熟了。

    性早熟是一种生长发育异常的少儿内分泌疾病。一般认为女孩在8岁前乳房发育,10岁以前出现月经初潮;男孩9岁以前出现第二性征,即属性早熟。其中以女孩多见,为男孩的4~5倍。根据发病机理及临床特征,性早熟有真性、假性及部分性之分。
, http://www.100md.com
    真性性早熟

    真性性早熟是内外生殖器都提前成熟,也叫完全性性早熟,这样的孩子性征早出现并具有生育能力,同时伴有身高和体重增长加速、骨骼成熟过快和骨骺提前融合。孩子在发病初期表现出生长过速、骨龄超前,但最终成人期身高反较矮小,常不足150厘米。

    假性性早熟

    假性性早熟的患儿没有生育能力,只出现副性征,如外阴生殖器发育、阴道流血等。部分性早熟也称为不完全性性早熟,多为单纯的乳房提早发育,而不伴其他性征的发育,但是少数可能是真性性早熟的早期,因此要长期随访,以及时排除真性性早熟。

    专家认为,从目前患儿情况看,大部分属于假性性早熟,即部分性征提前,性功能并没有真正成熟,患儿的性心理发育也没有提早。假性性早熟很大一部分是由于不恰当地接触外源性性激素药物或含性激素的制剂,且多与肥胖、长期盲目服用保健品、滋补品等因素有关。此外,一些生产肉、禽、蛋类食品的商贩,为了多产肉蛋,便在饲料中添加激素促使家畜早成熟,如果儿童长期进食这类食品,也有可能造成性早熟。
, http://www.100md.com
    在人们常用的补品中,花旗参、蜂胶等都富含激素,市面上流行的多种儿童维生素营养药片等类似营养保健品,也含有相关的诱发儿童性早熟的物质。小孩子患病后,很多家长自作主张给孩子吃补药,其实大多数孩子患病后恢复很快,除非是慢性病,基本上不需要进补。目前对水果的检测也一般只是一些常规检测,比如说农药残留量、重金属含量等,而对于提前上市的反季节水果中保鲜防腐、催熟剂中含有的激素因为国家没有制定统一标准,因此,对该项指标未做检测。对于目前市场上的这种情况,专家提醒说,对于一些“早产”的水果应尽量慎购,多吃应季或真正的反季节果蔬,而小孩则要尽量避免嘴直接接触水果表皮。

    儿童性早熟主要应预防。一般来讲,家长要用心安排好孩子的一日三餐,注意均衡饮食。孩子不宜过量食用高热量饮食,少吃肉类,多吃海产品、蔬菜、瓜果等,并适当食用一些粗粮以保证营养均衡。

    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可多留心观察孩子是否有第二性征过早出现,此外,10岁以前孩子身高增长突然加速,往往是性早熟的一个信号,此时,家长不应盲目乐观,应及时带孩子去医院咨询、就诊。
, http://www.100md.com
    链接:辨别“激素”水果

    如果需要购买反季水果,首先要看水果的外形、颜色。尽管经过催熟的果实呈现出成熟的性状,但是作假只能对一方面有影响,果实的皮或其他方面还会有不成熟的感觉。比如自然成熟的西瓜,由于光照充足,瓜皮花色深亮,条纹清晰,瓜蒂老结;催熟的瓜皮颜色鲜嫩,条纹浅淡,瓜蒂发青。人们一般比较喜欢秀色可餐的水果。而实际上,其貌不扬的水果倒是更让人放心。

    其次,通过闻水果的气味来辨别。自然成熟的水果,大多在表皮上能闻到一种果香味;催熟的水果不仅没有果香味,甚至还有异味。真正熟到好处的水果都有其特殊的香味,甜甜的酽酽的有点醉人。催熟的果子散发不出香味;催得过熟的果子往往能闻得出发酵气息;注水的西瓜能闻得出自来水的漂白粉味。

    再有,催熟的水果有个明显特征,就是分量重。同一品种大小相同的水果,催熟的、注水的水果同自然成熟的水果相比要重很多,很容易识别。
, 百拇医药
    以下是几种常见水果的具体辨别方法:

    猕猴桃

    优质标准的猕猴桃一般单果重量只有80至120克,而使用“膨大剂”后的猕猴桃果特大,单果重量可达到150克以上,有的甚至可以达到250克。未用“膨大剂”的优质猕猴桃果形规则多为长椭圆形,呈上大下小状,果脐小而圆,向内收缩,果皮呈黄褐色且着色均匀,果毛细而不易脱落;而使用了“膨大剂”的猕猴桃果实不甚规则,果脐长而肥厚,向外突出,果皮发绿,有“阴阳脸”现象,果毛粗硬且易脱落。

    另外,未使用“膨大剂”的果子切开后果芯翠绿,酸甜可口;而使用了“膨大剂”的果子切开后果芯粗,果肉熟后发黄,味变淡。

    西红柿

    催熟的西红柿多为反季节上市,大小通体全红,手感很硬,外观呈多面体,掰开一看,籽呈绿色或未长籽,瓤内无汁;而自然成熟的西红柿蒂周围有些绿色,捏起来很软,外观圆滑,而籽粒是土黄色,肉质红色、沙瓤、多汁。
, 百拇医药
    草莓

    中间有空心、形状不规则又硕大的草莓,一般是激素过量所致。草莓用了催熟剂或其他激素类药后生长期变短,颜色也新鲜了,但果味却变淡了。

    小贴士

    速效护肤品需慎用

    “只需几天就可以让你恢复年轻亮丽。”“15分钟皮肤就变得水嫩光滑。”……电视里这类广告对爱美的女性来说无疑具有很大的诱惑。真的有如此神效的产品吗?

    杨小姐为干性皮肤,每到秋天她总感觉皮肤干干的,且有脱皮现象。入秋后她在一家美容院买了套速效保湿增白面膜。刚开始她觉得皮肤的确变光滑了,但没多久,红斑、瘙痒和烧灼感频繁出现,有时连用冷水洗脸都难以忍受。于是去了医院的皮肤科。经过一番询问,医生告诉她,导致这种皮肤状况的罪魁祸首是她那套速效护肤品。
, 百拇医药
    激素隐藏在许多劣质“速效”护肤品中。比如说,打着“迅速除斑”招牌的护肤品,通常含有具有非特异性抗炎作用的激素,刚开始抹时,可抑制黑色素细胞产生,有一定美白效果,但停止使用后色斑颜色马上恢复,还会让皮肤出现红斑。有一些标榜“高效美白”的护肤霜,含有微量皮质激素,初期能迅速使皮肤变得细腻,但当皮肤出现强烈依赖性后,一旦停用或改换别的产品,就会使皮肤失去光泽。还有些“特效除痘霜”,含有的特殊激素会破坏皮肤表面的菌群比例,最终使皮肤失去抵抗力,反而使青春痘增多。无论是什么种类的激素,都会导致激素依赖性皮炎,长期使用,会使皮肤角质层变薄,毛细血管扩张,或者萎缩,美容不成反毁容。

    因此,如果某种护肤品使用不久就迅速见效,一定要警惕。尤其是号称能立刻消除过敏性皮炎症状的产品,它们很可能含激素。这类护肤品往往都注明“速效美白”、“敏感肌肤适用”、“抗过敏”等字样。, 百拇医药(星 云)


    参见:首页 > 保健版 > 两性时空 > 性研究 > 性生理 > 性早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