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性科学》 > 2014年第4期 > 正文
编号:12708794
摩梭初中生性别角色取向与心理素质的相关研究(2)
http://www.100md.com 2014年4月1日 何木叶 李昌庆
第1页

    参见附件。

     3讨论

    3.1摩梭初中生未分化性别角色占较高比例

    摩梭初中生性别角色中未分化占有较大的比例。原因主要有二:其一,初中生处于生理和心理急剧发展阶段,其求新、求异、求变的需要特别强烈,追求、崇尚新的性别角色致使改变性别角色成为青少年的普遍心理需求。在个体面对矛盾冲突最多时期,容易发生性别角色的偏移。其二,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媒体的推波助澜,摩梭初中生受到传统摩梭性别角色与现代多元文化的强烈冲击,摩梭初中生面临性别角色选择的不确定性、动荡性更强,困惑、迷茫更多,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加大了摩梭初中生未分化比例。摩梭初中生性别角色未分化占较高比例的现状应引起人们的重视。

    3.2摩梭初中生男女性别角色仍带有摩梭传统性别角色特点

    摩梭初中生男性化男性占多数,女性化女性占多数,表明摩梭传统性别角色的影响仍然存在。《云南图经》中描述“麽些蛮,境内居民惟麽些盛,蓬头批毡,男子性强悍,善战喜猎,……稍不如意,辄相攻杀,两家妇人和解乃罢。”,拉木·嘎土萨指出摩梭女人温柔善良、含蓄内秀、彬彬有礼、勤劳能干[2]。传统摩梭男女性具有不同性别角色特点。摩梭人的母系社会形态决定了女性为家庭的根,女性是母系文化的本源。但摩梭传统性别角色观念并非倡导女上男下,而是依从女性为中心兼男女互补互助,各施其长的模式。“女性是家屋的中心,男人离家出门是常事。”,遵从“女主内,男主外”的性别角色分工[3]。舅舅带领侄儿劳作,阿咪(成年女性)带领女孩劳作。初中阶段的成人礼对男女两性也有着不同的要求。在传统摩梭文化影响下,摩梭初中生男性化男性占多数,女性化女性占多数不足为奇。

    3.3摩梭初中生心理素质状况较为理想

    摩梭初中生总体心理素质均值在3分以上,心理素质各因子均值在2.9以上,大于中位数2.5,说明摩梭初中生心理素质较为理想。本研究发现,除进取心要素外,心理素质总体及各因子上不存在性别和年级差异,这与王极盛等[4]、冯正直等[5]、郑琰[6]、杨海珍[7]等对汉族学生的调查结果不一致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