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性科学》 > 2010年第2期
编号:11874858
根治性切除术治疗原发性精囊癌的长期效果(1)
http://www.100md.com 2010年2月1日 《中国性科学》 2010年第2期
     【摘 要】 目的:探讨治疗原发性精囊癌有效的外科手术方式。方法:报告1例原发性精囊癌经过根治性切除手术治疗后的长期随访结果,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1例发病年龄19岁的右精囊中分化腺癌病人,先后经过肿瘤局部切除术加放疗和前列腺精囊切除术,两次治疗后肿瘤均局部复发,最后又行膀胱全切,Indiana膀胱术后治愈,病人从最后一次手术至今已接受随访10年以上,至今无复发仍存活。结论:适当的根治性切除手术应该是原发性精囊癌最有效的首选手术方式。

    【关键词】 精囊癌; 肿瘤; 治疗

    Long term result of radical excis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primary seminal vesicle carcinoma

    HAN Wenke, HAO Jinrui, JIN Jie

    Department of Urology, Peking University First Hospital, Institute of Urology,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034, China
, http://www.100md.com
    【Abstract】 Objectives:

    To study the effective surgical method for the treatment of primary seminal vesicle carcinoma. Methods: We report the long term result of radical excis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one case of primary seminal vesicle carcinoma and review the literatures. Results: This a 19 years old patient with moderate differentiated adenocarcinoma of right seminal vesicle. The tumor recurred twice locally after local excision of the tumor combined with radiotherapy and prostatovesiculectomy. He was eventually cured by radical excision of bladder with Indiana pouch. The patient is still alive without recurrence more than 10 years after the last operation. Conclusion: Appropriate radical excision should be the first choice of surgical treatment for primary seminal vesicle carcinoma.
, 百拇医药
    【Key words】 seminal vesicle carcinoma; neoplasm; treatment

    原发性精囊癌是一种非常罕见的男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预后较差。由于病例较少,对本病的研究和认识还很不深入,诊治经验也较少,缺乏规范化的诊治方案。手术治疗是原发性精囊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但是目前对其手术方式尚未形成统一意见[1]。我们报告1例经过根治切除手术治疗以后,病人已健康存活10年以上的原发性精囊癌病人,并结合文献分析,探讨原发性精囊癌的有效外科治疗方式。

    1 临床资料

    男性患者,19岁,于1991年5月因终末血尿伴血精,在外院行经直肠超声检查,诊断为“右侧精囊囊肿”,行囊肿穿刺抽液,囊内注入四环素治疗。18个月后再次出现终末血尿和血精,超声检查发现右侧精囊囊实性占位。于1993年7月在外院行经膀胱入路“右侧精囊囊肿和肿瘤局部切除术”,术中见膀胱后有一个7×7×6cm大小囊肿,囊液为咖啡色,囊内可见一约2×2×2.5cm乳头状肿物。术后病理报告为右精囊中分化腺癌,伴黏液分化。术后2周开始辅助放射治疗,放射剂量3500rad。术后3年又出现间断全程肉眼血尿,有时为初始血尿,伴有排尿困难。MRI示右侧精囊区软组织占位4×3×3.6cm,侵及右侧前列腺,考虑为肿瘤复发。膀胱镜检查示在精阜近端前列腺尿道7点处可见一窦道,窦道内可见乳头状肿物突出。经直肠肿物穿刺活检和窦道内乳头状肿物活检病理均报告为腺癌,免疫组化雄激素受体(AR)(-),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于1998年8月在我院行耻骨后前列腺精囊切除术,术后病理为右侧精囊中分化乳头状腺癌,浸润部分前列腺。病人在术后7个月又出现全程肉眼血尿,超声检查示膀胱右前壁靠近膀胱颈处2.1×1.6cm大小低回声肿物,经膀胱镜取活检,病理报告为腺癌,诊断为精囊癌局部复发,侵及膀胱。于1999年6月行膀胱全切、Indiana膀胱术。术后患者定期接受随访,健康存活至今已10年以上,无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
, http://www.100md.com
    2 讨论

    原发性精囊癌临床罕见,到目前为止,全部英文文献报道的完全符合原发性精囊癌诊断标准的病例仅54例[1-5],我国共报告20例(包括本例),其中绝大部分为个例报道,且随访期短,缺少长期随访研究。

    原发性精囊癌的病理组织学类型绝大部分为腺癌。原发性精囊癌的临床诊断较为困难,这是由于精囊的解剖位置特殊,紧邻前列腺、膀胱、输尿管下端和直肠,而上述器官均可能发生腺癌侵及精囊,临床中前列腺癌浸润精囊的现象又比较常见,并且原发性精囊癌在发现时可能已经出现浸润和扩散,所以在很多病例中难以确定肿瘤原发部位[5]。

    1946年Lazarus[6]提出了原发性精囊肿瘤的临床诊断标准为:肿瘤必须原发于精囊;无前列腺伴随病变。1956年Dalgaard及Giertsen[7]在原临床诊断标准基础上,增加了病理学诊断标准,提出原发性精囊癌病理组织学类型应为乳头状腺癌,或未分化癌。1984年Benson[2]等对病理学诊断标准进行了补充,认为原发性精囊腺癌细胞应该有分泌黏液的特性,特别是当肿瘤有前列腺浸润时;免疫组化染色前列腺特异性酸性磷酸酶(PAP)及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阴性,此点有助于与前列腺癌相鉴别。
, 百拇医药
    本例影像学检查显示肿瘤位于精囊内,组织病理学结果为中分化乳头状腺癌伴有黏液分化,免疫组化PSA染色阴性,符合原发性精囊癌的诊断标准。

    近年来为了提高原发性精囊癌诊断的准确率,人们试图找到原发性精囊癌比较特异性的组织标记物和血清标记物。Ormsby等[8]认为CA125、CK7阳性,PSA/PAP、CK20阴性是原发性精囊腺的独特免疫组化表型,结合形态学表现可以与前列腺癌、膀胱腺癌、直肠癌、膀胱移行细胞癌等邻近器官恶性肿瘤鉴别。Ohmori等[9]发现一例原发性精囊癌病人血清CA125升高,并且其水平能够反映病情变化,认为CA125可以作为原发性精囊癌的血清肿瘤标记物。

    原发性精囊癌病例不多,目前尚无统一的临床分期标准,也没有规范化的治疗方案。很多治疗方法已用于治疗本病,包括手术、内分泌治疗、放疗和化疗[1]。化疗曾用于少数晚期原发性精囊癌的治疗,但是疗效令人失望。Thyavihally等[3]对1例转移至阴茎的原发性精囊癌病人行5-氟尿嘧啶、甲酰四氢叶酸和奥沙利铂联合化疗,虽然肿瘤有短暂部分反应,但是很快病人出现多发肺转移,最后死于本病。放疗对于原发性精囊癌的治疗效果很难评价,因为文献报道中放疗都作为手术后辅助性治疗,各家报道存活期差异很大,还有很多报道没有随访结果。本例在精囊肿瘤局部切除后也曾行辅助性放疗,但是肿瘤在3年后局部复发,提示原发性精囊癌可能对放疗不敏感。由于精囊与前列腺同为雄激素依赖性器官,因此有人主张行内分泌治疗作为手术后辅助治疗或姑息性治疗。已经有手术后辅助内分泌治疗使病人无瘤生存期超过3年的报道[10、11],尽管这一治疗效果还有待于进一步证实,大多数学者认为去势或抗雄激素治疗,对延缓肿瘤复发有效。, http://www.100md.com(韩文科 郝金瑞 金 杰)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