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性科学》 > 2009年第12期
编号:11850028
妊娠梅毒的抗梅治疗及转归(2)
http://www.100md.com 2009年12月1日 《中国性科学》 2009年第12期
     4.4妊娠梅毒不同病期以及RPR滴度的高低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孕妇患早期梅毒时新生儿先天梅毒发生率高。当然这还与抗梅治疗开始的早晚、治疗是否规范有关。

    禤庆山等[19]报告妊娠期间一期、二期、早期潜伏、晚期梅毒患者,其胎儿先天梅毒的发生率分别为35%(7/20)、20.2%(33/163)、18.6%(8/43)、6.7%(4/60)。张肖民[11]研究发现,抗梅治疗前孕母血清RPR滴度与围产儿预后有明显相关性,RPR滴度≤1∶8者分娩早产儿、先天梅毒儿、新生儿死亡及围产儿死亡率,明显低于RPR滴度≥1∶16者。前者分娩足月儿的比率为78.1%(89/114),后者为36.1%(26/72);前者先天梅毒儿发生率为21.9% (25/114),后者为72.2%(52/7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4.5孕前和孕期抗梅治疗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妊娠前发现梅毒并在孕前进行有效的抗梅治疗,结局显著好于妊娠内抗梅治疗。朱慧兰等[20]探讨了妊娠梅毒孕期内和妊娠前抗梅毒治疗对分娩结果的不同影响,妊娠内治疗组165例,新生儿梅毒血清阳性率为20.6%(34/165),其中6例患儿RPR滴度高于母亲的4倍,新生儿先天梅毒发生率为3.64%(6/165),给予青霉素抗梅治疗,跟踪随访2年先天梅毒均治愈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70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