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性科学》 > 2008年第7期
编号:11673025
来自不同家庭结构的青年农民工婚恋行为研究(2)
http://www.100md.com 2008年7月1日 《中国性科学》 2008年第7期
     庭,来自丁克家庭的这两个比重分居其次,而来自核心家庭和扩展家庭的这两个比重和前两者呈现出显著性差异。这表明,核心家庭和扩展家庭结构的多重家庭关系对于抑制80后青年农民工的婚姻不忠行为(放纵性需求、搞婚外恋)、增进夫妻感情有积极的作用。同时,数据也表明:80后青年农民工群体的婚外性行为和夫妻家庭暴力则与家庭结构之间没有统计相关性(P>0.05)。

    而80前的青年农民工的婚恋行为(包括婚外性行为)在不同家庭结构上呈现出显著性差异。随着家庭结构的完善和家庭关系的益加多重化,来自扩展家庭、核心家庭的80前青年农民工发生婚外恋、有夫妻家庭暴力、对配偶感情“淡薄紧张”以及放纵性需求等行为的比重明显低于来自单亲家庭、丁克家庭的80前青年农民工;而对配偶感情“深厚”、压抑性需求的比重又明显高于后两者。只是在发生婚外性行为事件上,来自丁克家庭的80前青年农民工群体的比重最低。

    对于80前的青年农民工而言,家庭结构越完善,家庭关系越多,越有利于抑制个人的婚姻不忠、夫妻不和行为,越有利于增进夫妻感情,促进夫妻忠诚、婚姻维持。而对于80后的青年农民工而言,家庭结构的背景作用对个人婚恋行为如婚外恋、对配偶感情及性需求发泄的影响亦是存在的。数据表明,80后的青年农民工的婚外性行为、夫妻家庭暴力则与家庭结构之间没有统计相关性。

    4 结论与讨论

    通过数据分析,本文的理论假设得到论证,来自不同家庭结构的青年农民工的婚恋行为呈现出显著性差异。这种家庭背景导致的婚恋行为差异,可以从不同家庭结构的家庭关系找到原因。

    在扩展家庭中,青年农民工与长辈、与孩子的双重亲子关系以及自身的夫妻关系,对家庭矛盾的缓和、对个人行为的约束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青年农民工家庭中的老年人的存在对青年农民工的婚姻行为有着明显的影响:和配偶父母关系十分融洽的青年农民工表示与配偶感情“深厚”的达81.61%;关系一般的,与配偶感情也“一般”的达43.07%;关系紧张的,与配偶感情“淡薄、紧张”的达39.58%。

    “社会结构的基本三角”理论认为,夫、妻、子三方构成三角形的稳定三边,同存于一个平面,三方的情感互动可以消减矛盾,有利于婚姻的稳定,夫妻二人的矛盾会因为孩子的存在而有了消减的可能。我们的研究发现:有孩子的青年农民工更倾向于维持婚姻;更少婚外恋/性行为,更反对婚外性行为;更慎重对待离婚;婚姻满意度也更高。

    建立在姻缘基础上的丁克家庭,只包含一种社会关系,即夫妻关系,只是单纯的横向家庭关系。缺少孩子使夫妻少了一根感情维系的纽带,有了矛盾极易出现离婚的结局,从而影响家庭的稳定。

    带着孩子在城市打工谋生的单亲家庭青年农民工的城市生活面临着较多问题:照料孩子、打理家务、感情无处倾诉和求职谋生等等。单亲家庭的青年农民工在生活中的多重角色和经济困难使得他们的行为有着与核心家庭、扩展家庭大为不同之处。, http://www.100md.com(吴银涛 胡 珍)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