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性科学》 > 2008年第6期
编号:11624888
大学生性健康教育的概念、内涵和相关问题(2)
http://www.100md.com 2008年6月1日 《中国性科学》 2008年第6期
     “从学术上讲,了解异性的性心理,跟学习物理化学知识没有什么两样,他们都有一些共同的特征:一是要提前,提到很早很早以前,没有一个工程师是被任命才开始学的;二是要灌输,没有一个学生可以因为将来不当工程师就能够免学数学;……这就是一切教育的规律,性教育当然也不能例外,了解异性的性心理又怎么能例外呢?”[5]

    笔者认为持这种错误观点的人太小看大学生的自学能力了,大学生是求知欲很强的群体,随着自身身体发育的成熟,思维也积极活跃,本能的性需求加上大量鱼龙混杂信息的涌入,使他们自觉不自觉地寻找性信息,因此难免受到不良信息的诱导而做出一些在我们看来出格的行为。调查表明,绝大多数大学生接受了科学的全面的性教育后,并没有刻意地去尝试性交行为,那种认为了解、掌握性知识会导致大学生抵挡不住性冲动而去实践以获得性经验的观点,是没有客观依据的,是一种主观害怕论[6]。笔者在本学院的性健康教育课前课后的调查也说明了这个观点,例如在回答“当你和恋人之间的性冲动被唤起时,是否能控制自己时”,回答能控制的课前为78.9%,课后为84.8%,上升了5个百分点;在回答“当你在恋人面前控制自己的性冲动的主要原因时”,选择“与自己的道德规范不符的”课前为40.7%,课后为52%,上升了近10个百分点。

    正是由于错误观念的困扰,部分高校特别是许多地方高校大学生性健康教育还是一片空白,这必然影响到已经开展起来的大学生性健康教育的推广,即使推广起来了也会由于性教育的某些实效性的欠缺而备受冷落。所以要顺利开展并推广大学生性健康教育就必须消除这种观念。

    2.2 进行大学生性健康教育必然减少婚前性行为

    这种观念目前还存在一定的市场,由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性健康教育的脚步是极其艰难的,要么反对,要么支持了就给予不切实际的希望。这种观点就是这种态度的真实写照。

    当前大学生的婚前性行为是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头疼的问题,好像只有听之任之,他们幻想有一种教育能减少婚前性行为的发生率,似乎进行大学生性健康教育就是万全之策。但是这又要让一些人失望,因为“开设大学生性教育也并未降低大学生婚前性行为的发生率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91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