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性科学》 > 2007年第10期
编号:11535204
儒家与道家性哲学观念之比较(1)
http://www.100md.com 2007年10月1日 《中国性科学》 2007年第10期
     【摘 要】 儒家、道家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学派,儒道有关性哲学问题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儒道的性哲学思想同源同质,又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本文旨在通过对儒道两家性观念异同之比较,以增强人们对其性哲学思想的了解。

    【关键词】 儒家; 道家; 性哲学

    A comparison between Confucius and Taoistic philosophy on sex

    WANG Wen, WANG Rongli

    1 Department of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PKUHSC, Beijing 100083, China

    2 Research Institute of Neuroscience, PKUHSC, Beijing 100083, China
, http://www.100md.com
    【Abstract】

    Confucianism and Taoism are two dominant schools of thought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Accordingly Confucius and Taoistic philosophies on sex comprise an important part of ancient Chinese culture heritage. Although the two philosophies are from the same origin, they are of sharp differences. This article illustrates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philosophies on sex with an aim to increase people’s understanding on sex philosophy.
, 百拇医药
    【Key words】 confucianism; taoism; philosophy on sex

    儒家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影响最大的哲学学派,占居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导地位;道家强调以“道”为最高信仰,相信人通过某种修炼能得道成仙、长生不死。儒道共同构成中国传统信仰的基本框架,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并渗透在我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哲学、文学、艺术、医学、药物学、养生学、气功学、化学以及社会心理、社会习俗、思维方式等各个方面。两种文化体系之间,既有共同点和联系,又存在明显的差异性。下面仅就二者性哲学观念的异同,做一分析比较。

    1性的本体论之同异

    1.1同源同质的“阴阳说”

    在性哲学本体论上,儒道两家是同源同质,都赞同阴阳天命观,将《周易》之阴阳说作为性哲学的基础。《周易》中明确提出:“一阴一阳之谓道”,把万事万物分成阴阳两个基本范畴,阳象征雄性、光明、主动和渗透,它出现于山中,用连续直线、天蓝色、奇数或龙等表示;阴象征雌性、黑暗、被动和吸附,它出现于河流之中,用六道不连续的短线、红色、偶数或虎等表示。阳与阴都始于太极。为此,天为阳、地为阴,君为阳、臣为阴,男为阳、女为阴,夫为阳、妻为阴,二者既对立,又统一、互补。世界所有过程都是阴阳相互作用的表现。《易》卦中,组成乾卦的阳爻为“—”符号,组成坤卦的阴爻为“--”符号,上面两个符号分别是男女性器官象形之简化,各代表男根和女阴。《老子》中提出:“谷神不死,是谓玄牝(指雌性生殖器官),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法自然。”孔子指出:“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夫妇之道,不可以不久也,故受之以恒。”认为两性与阴阳相符、相通,性行为符合天地阴阳的变化规律[1]。
, http://www.100md.com
    1.2性本体差异:性为“人之本性”与“天地之法”

    儒道两家虽都同取法《易》,崇尚“阴阳说”的性哲学本体论,但也有异见。如《孟子•告子上》中说:“食、色,性也”,性被儒家看作是人之本性;而道家则把阴阳、雌雄、男女两性关系推崇到崇高、极致、主导的地位,认为性的结合导致阴阳作用,产生新的生命。如《周易•系辞》中指出:“男女构精、万物化生”;老子《道德经》中说:“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即“玄牝门”(雌性或女性生殖器)为天地之根本。“归妹,天地之大义也,天地不交而万物不兴”。因而,它是天地之大义、宇宙之大法则的“道”,是一切生命的基础和构成万物、人类、社会的本源。这正是道家性观念的基础和核心[2]。

    2性的崇拜分歧:女性生殖崇拜与男性生殖崇拜

    随着人类的进化发展,人类性系统、性功能的逐渐完善,人们感受到男女生殖器接触获得的极大愉悦,认识到性、性交与怀孕、生育的关系。同时,中国古代泛灵论哲学认为,每种事物和现象都有一个主管神,人的行为是事物间相互作用的反映。而性交则如同天下雨时风伴随雨从天而降,使天上的“精液”与大地上的“雌”相交融的一种天地合一现象,由此产生了对性、性交、性生殖器的崇拜。
, 百拇医药
    儒道两家的性哲学观念都包含着对性的生殖崇拜,这是二者性哲学观念的共同点,是中国传统性哲学观念同源同质的反映。但两家的生殖崇拜也存在着差异,即儒家表现为男性生殖崇拜,道家则是女性生殖崇拜。儒家的性观念本质上是一种生殖哲学,它脱胎于先祖的“男性生殖崇拜”,是父系氏族文化的提升。甲骨文的“且”字仿造于男性生殖器,民间用的长方形木片的祖宗牌位,也为“且”字,古人造字的“祖”即“且”等,都表明了先祖对男性生殖器的崇拜,而女性仅仅是辅助的工具。

    儒家经典《礼记•仪礼》说,妇人以顺从为务,贞慤为首,“惟寝席之交,而后有夫妇之情”,即和丈夫性交,是女子必尽的义务,即使有时不愿意,也要逆来顺受,因为女子天生就是男子发泄性欲的工具。道家(老子)的性观念脱胎于女性生殖崇拜,是母系氏族文化的理论升华。在母系社会时,祖是“日”字,写法是一个圆圈当中一点,是象形的女阴,也是太阳。中国不少地区至今仍用“日”来表示性行为。道家所谓的“道”,最初就从对女性生殖力的认知开始,进而扩大延伸至宇宙的创生。《老子》常用女性性器官和母体形容“道”的性质作用,如“谷神不死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在地根”,“玄牝”即女性生殖器,“谷神”即生殖女神。女性生儿育女是从无到有,始于结胎,胚胎由混沌渐次分化,终成人形而出生。推之宇宙化生,即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即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即是恍兮惚兮,窈兮冥兮,其中有物,其中有象,其中有精。老子“小国寡民”哲学的贵柔守雌,也是这种生殖崇拜的反映。不仅如此,在早期道家文献中,曾相信女人的性能力不仅远远超过男人,而且是无限的[3]。
, http://www.100md.com
    3性的主旨目标分歧:生殖与养生

    在性的主旨目标上,儒道两家存在着生殖与养生的分歧。

    儒家虽然主张“食、色,性也”的基本观念,但它看重的是两性结合的后果及社会认可形式,即结婚和生育。认为,性的自然本性应是“为后,非为色也”,把性放在“发乎情,止乎礼”的范围之内,把对性的社会管理作为“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内容之一,要求以婚姻为主宰,以“女为男用”为根本性别角色规范,以生殖(传后)为终极目标。潘绥铭认为,这种“唯生殖目的论”的性观念实际上是一种精神禁欲主义。在此目标指导下,儒家则不禁止、甚至大力提倡夫妻性生活。如《诗经》中“君子之道,五日一御(性交)”的说法。但儒家尤其是宋明理学认为,性交不能为了“寻欢做乐”,婚姻要绝对主宰任何性活动。为此,他们以“床上夫妻床下客”、“一日夫妻百日恩”的“恩爱”,贬斥浪漫爱情来调节性关系;以不得寻求快乐为性活动的质量标准、以男人的惜命保身为量的极限、以排斥未成年人和老年人的任何性表现等,作为儒家的基本性原则[4]。, http://www.100md.com(王 雯 王荣丽)
1 2下一页